共工日報社法治12月2日電(朱善永 馮浩)矛盾糾紛,是擺在公安治理工作上的一個命題。哈爾濱市公安局立足自身工作,以實幹的工作作風、一流的服務态度,爲群衆化解矛盾糾紛,早發現、早調解,力争打造更好的平安治理格局。
三“不”工作法 提早介入及時化解
秉承“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工作理念,雙城分局對工作中發現的矛盾糾紛主動提早介入、及時化解,把隐患消除在萌芽,以實際行動提升群衆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度,讓公安機關更進一步“訪民情、化矛盾、夯基礎、保安全、護穩定”。
近日,久援派出所副所長姚雙斌與民警黃梓躍在對本轄區居民入戶走訪中發現,轄區内一對兒母子存在矛盾,兩人經常發生口角。爲了避免矛盾再次升級造成不良影響,姚雙斌與黃梓躍通過周邊走訪,了解到這一家由于家裏貧窮,兒子上學時學習成績一直非常好,但因母親未能供他完成學業,兩人之間出現了隔閡。民警通過兩個多小時的耐心勸導,兩人終于平和了心态,認識到了問題,最終成功消除了隔閡。在之後工作的走訪過程中,久援派出所民警也在積極關注此事,經常進行回訪,确保調解到位,将矛盾化解在基層。
四字工作法 量身定制排難解困
呼蘭分局将“冰城紅警”與“一村一輔警”作爲“點”,将社區民警作爲“面”,通過依靠轄區群衆“人熟、地熟、民情熟”的地緣優勢,全面滾動排查各類矛盾糾紛風險隐患,不斷夯實苗頭性矛盾糾紛隐患的線索收集、合力處置、有效穩控等基層工作,在逐步掃清矛盾糾紛隐患排查“視野盲區”的同時,進一步密切了警民聯系。
此外,還結合“楓橋式”“東萊式”經驗做法,積極總結探索出了“聯+談+化+訪”四字工作法,将“警民聯動、積極溝通、妥善化解、跟蹤回訪”作爲發現矛盾、解決糾紛的必要環節,爲矛盾糾紛隐患排查化解工作制定更爲明晰的“路線圖”與“說明書”,确保實現“早發現、早掌握、早解決”的工作目标,全力發揮派出所主防作用。今年10月份以來,呼蘭分局依托四字工作法成功排查化解土地、鄰裏等群衆間各類矛盾糾紛110餘起,有力營造了更爲和諧、平安的社會環境。
五聯工作舉措 多元化解矛盾糾紛
依托社區警務室,道外分局新一街派出所社區民警李天成不斷強化多元聯動,深度推進矛盾糾紛“大整治、大排查、大化解”,緻力打造“實有人口聯管、矛盾糾紛聯調、基礎陣地聯防、風險隐患聯排、群衆服務聯辦”的共融、共治、共享基層綜治新格局,切實提高了轄區群衆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爲着力實現社會治理能力和爲民服務水平雙提升,李天成聯合社區幹部溝通了安基金慈善組織、領航物業等單位,共同爲小區居民建立了“曙光社區居民議事亭”,快速解決轄區居民身邊的煩心事、鬧心事、揪心事,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難事不出街道,使黨務、政務、警務融合成爲現實。
自“議事亭”建立以來,居民家中有了大事小情,發生了鄰裏矛盾,都會圍坐在亭子内“協商議事”,李天成和社區幹部、“冰城紅警”志願者經常參與其中,小亭子俨然成爲了化解社區矛盾、解決民生問題的“大會場”,群衆發生矛盾糾紛的次數明顯下降,幸福感不斷攀升,社區基層治理能力進一步增強。居民“議事亭”将會議從傳統的辦公室搬到了涼亭裏,把建議的話語權交給居民、樓長、網格員,不僅讓居民暢所欲言,更爲彙集民情民意建立了橋梁紐帶,有效激活了居民共同參與社區治理的熱情。今年以來,曙光社區警務室聯合曙光社區共幫助社區居民解決急難愁盼問題120餘件、化解矛盾糾紛70餘起,切實增強了群衆的安全感和滿意度。
爲了有效化解轄區各類矛盾糾紛,李天成積極聯合社區幹部、法律工作者、人民調解員,緊盯矛盾源頭和重複警情,通過多方參與、多端收集、多元調處,實現矛盾糾紛早發現、早介入、早化解。
作者:朱善永 馮浩
供圖:哈爾濱市公安局
編審:龔建光 龔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