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交一航局东台至兴化高速公路施工现场,亮黄鲜红的“平安福”肩章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安全负责人胡文杰正将这份荣誉授予二工区桥梁班组负责人黄剑,表彰他们在支架体系防护中的卓越表现。这一刻,不仅是个人荣誉,更是项目部“党建+安全”管理模式的生动缩影。

面对高速公路建设的复杂环境,项目部党支部创新提出“3×3”工作思路,即:以政治高度提升责任意识、管理精度优化流程、文化深度浸润人心;通过党员示范岗、青年突击队、工人先锋号三重驱动,打通安全生产“最后一公里”。党支部书记翟成凯强调:“安全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团队共舞。”这一理念在梅雨季节的桩基施工中得到验证,连绵阴雨使地质松软,打桩机移位时频现“趴窝”风险。青年骨干胡文杰与朱志光主动攻坚,从坦克履带中汲取灵感,研发出“桩机支撑体系及步履式安全行走装置”,通过增大接触面积与智能转向功能,让重型设备在泥泞中稳如磐石。这项创新获评江苏省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创新案例,成为技术保安全的典范。

项目部将安全文化融入日常细节,在梯笼入口和加工场设置自动感应广播,循环播放安全须知;开发“平安福”动态考核系统,通过数字看板实时展示各班组安全评分。胡文杰介绍:“我们录制了标准普通话的安全提示,尽量确保每位工人都能听懂。”这种“入耳入心”的教育方式,使违章率有效下降。

“平安福”不仅是荣誉的象征,更的情感的纽带。每月安全评优中,优秀班组可获得定制袖标,并参与“安全日”活动。一名工人感慨:“戴上袖标就像披上战甲,时刻提醒自己为家人守护平安。”业主单位来信赞扬:“这种文化创新让安全治理有了温度。”

这条贯通苏中的交通动脉上,安全已成为最坚实的路基,东兴高速项目正以“零事故”记录向前推进。项目部党支部书记翟成凯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党建+安全’融合,让‘平安福’延伸到工程全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