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

中國航展飛行表演上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沈陽所研制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沈飛公司生産的

新一代隐身多用途殲擊機殲-35A

飛行表演動作幹練、流暢

像一道銀色閃電劃破長空

兩年前的這天

2022年11月12日

習近平總書記

給中國航空工業集團

沈飛“羅陽青年突擊隊”的隊員們回信

勉勵他們學習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

爲建設航空強國積極貢獻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說

你們以羅陽同志爲榜樣

紮根航空裝備研制一線

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攜手拼搏奉獻

這種團結奮鬥的精神非常可貴

“航空報國不是一種榮譽

而是一種使命”

2012年,一段視頻曾火遍網絡

航母甲闆上

兩名工作人員揮動信号旗

一架殲-15艦載戰鬥機騰空而起

猶如利劍,劃破藍天

這段視頻曾讓無數中國人雀躍不已

揮動信号旗的動作

一時間也被争相模仿

一架飛機起飛

爲何能讓人如此激動?

艦載機是航母的靈魂

也是衡量航母戰鬥力的重要标準

2012年

中國首艘航母“遼甯艦”正式入列

當時,國外有人斷言

“中國人即使有了航母

十年内也玩不轉艦載機”

然而僅僅過去兩個月

中國便成功完成了

殲-15艦載機起降訓練

在艦載機的相關技術方面

當時國内還幾乎是一片空白

殲-15艦載機研制現場總指揮羅陽

和他的團隊奮戰在研發第一線

羅陽在遼甯艦上

時不我待,必須争分奪秒

在任務最後沖刺的1個月裏

羅陽的工作強度達到

每周7天

每天工作20個小時

這高強度的工作

讓殲-15早日成功翺翔藍天

卻也爲他的身體健康埋下了隐患

2012年11月25日

羅陽在随“遼甯艦”出海執行

殲-15艦載機首次起降訓練任務後

突發疾病,以身殉職

“航空報國不是一種榮譽

而是一種使命”

這是羅陽生前常說的一句話

羅陽用生命擎起了艦載機起飛

爲中國的航母配上了“利劍”

成爲了科技工作者的榜樣

昂揚鬥志,勇擔重任

航空青年接續奮鬥

據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沈陽所

首席專家王永慶介紹

殲-35A骨幹設計團隊的平均年齡

隻有30歲出頭

但他們展現了很強的知識功底

和工作能力

王永慶說

“正是有這樣一個非常棒的設計團隊

再加上他們的愛國情懷

我們才能看到現在一系列的新裝備”

今年的中國航展上

殲-20S、殲-35A、殲-15T

新近官宣的“昊龍”貨運航天飛機

集中亮相

“羅陽青年突擊隊”首批隊員

興奮不已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沈飛公司

首席技能專家方文墨說

“殲-11、殲-15、殲-16、殲-35……

每一款飛機上的精密零件

都是由我和小夥伴們

親手制造出來的

非常的自豪和驕傲

青年人是中國航空工業的未來

更多的90後和00後已經接過了

80後的接力棒

他們現在已經成爲了

機型生産試制的過程中的主力和骨幹

我相信他們會把工作越做越好

沿着前輩們的足迹

航空報國、航空強國”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沈飛公司

特級技能專家孫明說

“聚焦急、難、險、重任務

紮根一線,拼搏奉獻

這是我們每一名突擊隊員的

奮鬥目标和精神追求

收到回信的兩年間

我和我的隊友們堅定不移

沿着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突擊攻堅

踴躍投身航空科技自立自強

在型号攻關一線

科研生産前沿

勇挑重擔,攻堅克難

看着親手加工出的零部件組裝成飛機

最終翺翔藍天、亮相世界舞台

這一刻,付出的每一個日夜

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是值得的

我爲身爲一名航空青年工匠感到驕傲

我爲自己能夠突擊、奮戰在

建設航空強國一線而倍感自豪!”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沈飛公司

新時代裝備建設質量管理體系專家張敏說

“作爲羅陽青年突擊隊隊員

能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

爲祖國的航空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總書記給我們回信已經兩年了

但總書記的囑托卻深深烙在心中

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我們會始終以總書記回信精神爲動力

爲國家的繁榮富強、人民的幸福安康

而不懈努力”

從零基礎到全系列

從仿制到原創

七十多年來

一批又一批的航空青年

昂揚鬥志,勇擔重任

在時代發展的浪潮中

爲建設航空強國貢獻青春力量

一起向他們學習!

來源:微信公衆号“共青團中央”綜合采寫;部分素材來自微信公衆号“共産黨員網”,CCTV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