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9月17日电 (文圖:向成波)近日,一場聚焦“水穩施工品質通病及防治”的專題培訓在中交三航局承建的316國道(隨縣段)改建工程會議室開講,主講人朱淩志結合一線施工案例,為專案青年員工、施工班組長及品質管理人員送上了一份“實操性極強的品質管控指南”。

“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初期強度高、後期強度穩步增長,適配多種施工環境,在公路建設中應用廣泛,但從實際施工來看,它是個‘精細活’,稍有疏忽就可能出問題。”培訓一開始,朱淩志就用通俗的語言點明了水穩施工的重要性與複雜性。他通過現場圖片對比,直觀展示了表面鬆散起皮、碾壓不密實等品質問題對道路的影響——不僅會導致路面厚度不均,更可能在後期使用中出現裂縫擴展、承載能力下降等問題,直接關係到公路通行安全與耐久性。

“大家看這張芯樣照片,下部全是大骨料,根本無法成型,這就是‘豎向離析’,平時表面看不出來,鑽芯取樣時問題才暴露。”在講解品質通病類型時,朱淩志結合施工中常見的“窩狀離析”“帶狀離析”“豎向離析”等具體現象,用一線作業人員聽得懂的“行話”拆解問題,深入分析了骨料離析、平整度差、表面鬆散起皮、裂縫等六大類通病的特徵和危害。

“問題找得准,解決才有方向。”培訓進入核心的“成因分析與防治措施”環節,朱淩志把每類通病的“病根”拆解得明明白白,給出的解決方案更是緊扣一線施工實際。針對最常見的骨料離析,他提到“集料堆太高、拌和時間不夠、卸料高度超標”是主要誘因,當場給出“粗集料堆放高度不超4米”“拌和機定期檢定計量設備”“卸料時分層放料、增設導向鋼板”等具體辦法;講到裂縫問題,他特別提醒“夏冬季節施工要格外注意,碾壓完必須及時覆蓋灑水,養護期7天內絕不能讓重載車上去”。

“我們工人幹活,最看重‘怎麼幹才對’,攤鋪機時停時走,總出現低窪高崗,應該採取什麼措施呢?”從事攤鋪工作的王師傅在互動環節提問到。朱淩志立刻給出回應:“首先要保證運料車供料跟得上,不能讓攤鋪機‘等米下鍋’;其次攤鋪速度要穩,一般控制在慢速均勻推進,2臺攤鋪機梯隊作業最好,避免頻繁啟停。”這樣“提問即解答、問題即方案”的互動,讓培訓氛圍愈發熱烈。

培訓尾聲,朱淩志把防治品質通病的核心要點總結為“三個到位”:試驗段參數驗證到位,配合比、松鋪厚度、碾壓遍數等關鍵數據必須通過試驗段確定,不能“想當然”;養護管理落實到位,碾壓完成後及時覆蓋補水,養護期內嚴格管控交通,守住“養生關”;全流程監督檢測到位,從集料篩分、拌和計量到攤鋪碾壓,每個環節都要有人盯、有檢測,確保“合規範”。

“以前遇到離析,就知道人工扒拉一下,現在才明白要從堆放、拌和、卸料全環節控制,這培訓太實用了!”培訓結束後,剛放下筆記本的施工員馬士城迫不及待地說。

此次培訓是中交三航局316國道(隨縣段)改建工程“品質月”聚焦一線施工痛點、提升工匠技能的具體舉措,後續還將結合工程進度,開展更多針對性培訓,推動品質管控知識真正落地到施工一線,讓每一位建設者都成為公路品質的“守護者”,為隨州市交通高質量建設築牢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