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移動新媒體

農工黨青海省委會建言“生态大省”如何将綠水青山轉化爲金山銀山

2024-01-25 176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西甯1月24日電 (張添福 郭滿福)作爲“生态大省”的青海省,如何讓高顔值的“綠水青山”轉化爲高價值的“金山銀山”?正在舉行的青海省兩會上,農工黨青海省委會建議,應做足“生态産品價值實現機制”文章。

圖爲2024年1月,位于青海省的長江源頭區域的自然景色。丁巴達傑攝

  青海省南部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地三江源區域,北部橫亘青、甘兩省“生命之源”祁連山,東北部是中國内陸最大鹹水湖青海湖,西部是中國“聚寶盆”柴達木盆地。青海是中國“生态大省”,被譽爲“中華水塔”。

  據青海省自然資源廳此前消息,截至2020年底,青海省國有園地達5.37萬公頃,國有林地428.62萬公頃,國有草地3918.46萬公頃,國有濕地509.75萬公頃。此外,青海省水資源總量1011.91億立方米;全省整合優化後共有自然保護地79個(國家公園2個、自然保護區26個、自然公園51個),總面積達26.61萬平方公裏。

  所謂生态産品,一般指自然生态系統提供的産品和服務。生态産品價值實現,實質上就是将綠水青山中蘊含的生态産品價值合理高效變現。

  中國官方印發的《關于建立健全生态産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提出,建立健全生态産品價值實現機制,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關鍵路徑。

圖爲2024年1月,青海省生态管護人員在長江源頭區域巡護。丁巴達傑攝

  生态産品本底調查有待進一步加強,生态産品統計和監測體系、生态産品估價及核算體系、生态産品保護補償機制不健全……農工黨青海省委會表示,青海省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雙向轉化路徑,但也存在不少挑戰。

  對此,青海省政協委員、農工黨青海省委會主委王昆等建議,應建立健全産權制度,摸清産品“底數”。如盡快界定各類生态資源産權主體,明确确權登記的原則、技術、規範等,從根本上解決生态産品“歸誰有”“歸誰管”和“歸誰用”等問題,形成多元化生态産品生産和供給主體。

  “要建立健全生态産品監測機制。”農工黨青海省委會建議,應加快構建生态監測網絡,建立生态資源區域實物賬戶、功能量賬戶和資産賬戶,摸清生态資源存量底數和流量現狀。

  在完善生态價值核算機制方面,農工黨青海省委會建議,應建立省級GEP(生态系統生産總值)核算體系,開展省域GEP定期核算。

  在公衆讨論頗多的健全生态産品保護補償機制方面,農工黨青海省委會建議,完善以政府購買服務爲主的公益林管護機制,探索市場化生态補償機制,建立健全用水權、碳排放權交易制度,探索多樣化補償方式。(完)

責任編輯:董勇_GD002

頭條閱讀

最熱資訊

精彩推薦

Copyright 2015-2025 國際标準刊号:ISSN 3006-8959 承印人、出版人:共工新聞編輯部 聯系方式:zhidaoribao@gmail.com.

主管:共工新聞社有限公司 主辦:共工新聞社新媒體中心

關注X(原推特)


海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