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因素持續增多、内生動力持續增強 推動中國經濟巨輪“揚帆遠航”
央視網消息:今天(12月18日),中國經濟發展中的諸多積極因素紛紛展現,我們看到中央财辦回應經濟熱點問題,表示今年主要預期目标有望圓滿實現;還有一萬億元國債首批資金落地,多組數據中蘊含着蓬勃發展的活力;鐵路、公路方面都有新線路開通,在流動中感受中國經濟的生命力。《新聞聯播》也播出了明年經濟發展的新動向,國家發展改革委将多措并舉推動明年經濟回升向好。繼往開來,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我們相信,中國經濟巨輪必将“揚帆遠航”。首先來看對明年經濟發展的展望。 【多措并舉推動明年經濟回升向好】 記者今天(12月18日)從國家發展改革委了解到,國家發展改革委将在明年部署和出台多方面政策舉措,鞏固增強我國經濟回升向好态勢。 在區域協調發展上,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把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協同發展,構建以城市群、都市圈爲依托的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 在擴大有效投資上,發揮好2023年增發1萬億元國債、中央預算内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政府投資作用,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新型基礎設施、區域協調發展、社會事業等重點領域投資,推動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在支持産業發展上,深入實施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發展工程,培育壯大未來産業,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在綠色低碳發展上,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動能耗雙控逐步向碳排放雙控轉變。 看到了光明的發展前景,我們來梳理一下近日經濟發展中展現的韌性、活力和潛力。 【中央财辦回應經濟熱點問題 今年主要預期目标有望圓滿實現】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近日,中央财辦有關負責人圍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行了深入解讀,回應當前經濟熱點問題。負責人表示,今年我國經濟運行呈現“一高一低兩平”的特點,即增速較高、就業平穩、物價較低、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主要預期目标有望圓滿實現。經濟實力再上新台階,據預測,全年經濟增長5.2%左右,國内生産總值超過126萬億元。今年我國仍是全球增長的最大引擎,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約爲三分之一。 今年新設外資企業數量增長32.1% 負責人介紹稱,今年前10個月我國吸引外資規模同比下降9.4%,但金額仍處于曆史高水平,特别是服務業、高技術制造業外商直接投資加快,新設外資企業數量增長32.1%,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9.5%,加拿大、英國、法國、瑞士、荷蘭等發達國家對華投資大幅增長。 負責人表示,明年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主動對标國際高标準經貿規則。全面取消制造業外資準入限制,擴大電信、醫療等服務業開放,努力破除影響外資準入的隐性壁壘,保障内外資依法平等進入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積極回應外資企業訴求,認真解決數據跨境流動、平等參與政府采購等問題,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促進公平競争,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進一步便利中外人員往來。 落實一批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标志性舉措 負責人表示,今年一系列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政策舉措正在抓緊落實落地,民營經濟呈現出積極向好的發展态勢。 下一步,要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落實一批标志性舉措。開展招标投标領域涉民企歧視專項治理,清除所有制打分等歧視性做法。推動健全民企參與重大項目建設體制機制,破解民企融資難題。優化民企信用修複和服務機制。在查辦涉企案件和異地辦案中依法維護民企合法權益。 同時,激發民營企業内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推動在重點行業建立公共研發平台,支持民營企業與科研機構、高校合作建立技術研發中心等創新平台,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加大高端裝備、智慧物流、綠色低碳等領域應用場景開放力度,鼓勵民營企業參與新場景開發建設,進一步完善創新政策環境。 加快構建房地産發展新模式 當前,我國房地産市場形勢及發展走向受到各方面高度關注,中央财辦負責人表示,要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産風險,加快構建房地産發展新模式。 今年以來,首套房“認房不認貸”“降低首付比例和利率”“支持金融機構滿足房企合理融資需求”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積極效果。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最新數據,僅11月份以來,工、農、中、建、交等五大銀行向非國有房企投放開發貸款300多億元,其中近兩周投放了140多億元。 據負責人介紹,下一步,要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産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更好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要切實加強預售資金監管,确保在建項目順利完成。 抓緊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盡早推動一批項目落地實施,形成實物工作量。此外,加快構建房地産發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滿足工薪收入群體剛性住房需求,滿足城鄉居民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聚焦一萬億元國債首批資金落地 透過數據看光明前景】 1336個縣獲高标準農田建設補助資金支持 今年四季度中央财政将增發1萬億元國債,專項用于支持災後恢複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能力。不久前,國家發展改革委、财政部會同相關部門建立的增發國債項目實施工作機制已經确定第一批項目清單。記者今天從财政部了解到,第一批國債資金預算2379億元已經下達。在第一批國債資金預算中,支持高标準農田建設資金是最大的一塊。 财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财政部安排增發2023年國債東北地區和京津冀受災地區等高标準農田建設補助資金預算1254億元,支持全國1336個縣新建、改造提升高标準農田以及修複災毀農田共5400萬畝。 具體來看,資金更加聚焦重點地區。優先支持東北地區和京津冀受災地區,合計支持規模2885萬畝,占總規模的53%,安排國債資金約682億元,占總規模的54%。同時,加大對糧食主産區高标準農田建設支持力度,全國13個糧食主産區合計支持規模4202萬畝,占總規模的78%,安排國債資金約984億元,占總規模的79%。此外,将各省上報的248.3萬畝災毀農田全部納入支持範圍,支持地方及時修複災毀農田。 從時間上來看,财政部要求省級财政部門在收到中央财政下達的項目預算後,原則上于7日内商有關部門分解下達。地方财政部門應當按照項目實施進度及時撥付資金,不得超進度撥付資金,不得在年底突擊花錢。同時,要加強對資金使用和管理情況的财會監督,不得擠占挪用或騙取套取國債資金,不得搭車建設農業産業園區、智慧農業、房地産開發、樓堂館所、形象工程等與高标準農田建設無關的項目,不得新增地方債務風險。 下一步,财政部将會同有關方面切實加強項目和資金監管,壓實地方責任,提高建設質量,加快預算執行進度,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确保建一塊、成一塊,真正建成旱澇保收、高産穩産的現代化良田。 50億元支持45個氣象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此外,第一批國債資金預算中,還包括重點自然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工程補助資金氣象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預算50億元,支持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的45個氣象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進一步提升氣象監測能力、氣象預報預警服務能力以及人工影響天氣能力。 加強資金管理 确保國債用在“刀刃”上 時間短,任務重,要想管好這麽多的國債資金不是一件容易事。财政部預算司司長王建凡介紹,爲了加強資金管理,财政部多措并舉,确保國債資金用在“刀刃”上。 王建凡介紹,爲規範國債資金管理,提高資金分配使用的規範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财政部已經制定印發《增發2023年國債資金管理辦法》,從國債資金用途、資金分配和預算下達、資金使用管理、績效管理、監督管理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指導地方财政部門管好用好國債資金,切實提高國債資金使用效益。 不僅是在政策層面進行了明确,财政部門還充分利用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對國債資金實行穿透式監控。 不僅如此,财政部各地監管局已經制定了資金監管方案,将增發國債資金監管作爲财會監督的重要任務,把8個領域25個投向所有國債項目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納入監管局常态化監管範圍。同時,堅持花錢必問效,對資金流、實物量、績效實現情況進行同步跟蹤,及時發現并推動整改可能影響資金使用效益的問題。此外,各地監管局還将把線上監控與線下核查相結合,盯緊盯牢項目資金各個環節,嚴查違法違規行爲,對虛報冒領、騙取套取财政資金,違規搞樓堂館所、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建設以及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債務等行爲,從嚴從重查處問責。 【基礎設施建設頻傳喜訊 爲百姓帶來實實在在幸福感】 海南環島旅遊公路今天全線通車 海南環島旅遊公路主線全長988公裏,其中新、改建段453公裏,既有線路利用段535公裏,連接線、支線等新、改建90公裏。整條公路貫穿海口、文昌、瓊海等沿海12個市縣,與島上高鐵、高速、國道有機銜接,構建起“快進慢遊”的旅遊交通體系。 海南環島旅遊公路配套建設觀景台45處、停車區25處、新能源補給站14處,以及“莺歌踏浪”“儋耳追光”等多處公路旅遊驿站。已經正式投入使用的“莺歌踏浪”驿站,以“人工自然複合景觀”爲主要資源特色,爲遊客提供了基礎服務、文化中心、餐飲、超市等多業态全方位綜合服務。 津興城際鐵路開通運營 京津冀區域鐵路網布局進一步完善 連接天津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津興城際鐵路今天上午正式開通運營。這條鐵路開通後,天津西至大興機場站間最快41分鍾可達,京津冀區域鐵路網布局進一步完善。 津興城際鐵路起自天津西站,途經天津市紅橋區、河北省廊坊市、北京市大興區,接入大興機場站,線路全長101公裏,其中全長47公裏的勝芳至固安東段爲新建線路,設計時速250公裏。全線共設天津西站、勝芳站、安次站、永清東站、固安東站和大興機場站6座車站,其中安次站和永清東站爲新建車站。 津興城際鐵路是繼京津城際、京滬高鐵、京唐京濱城際鐵路相繼開通運營後,連接北京與天津間的第四條高鐵,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又一标志性工程。此次津興城際開通後,從天津西站、唐山站也首開了到達雄安站的動車組列車。京津冀區域鐵路網布局進一步完善。 除此之外,中國制造業、内外貿方面也迎來了重大利好。 新晉21家“燈塔工廠” 中國超半數 世界經濟論壇日前公布了最新一批“燈塔工廠”名單,今年21家新晉制造業“燈塔工廠”中,有11家位于中國,包含了光伏、汽車、新能源等高科技企業。“燈塔工廠”被稱爲“世界最先進的工廠”,代表工業領域頂級的智能制造能力。目前,全球153座“燈塔工廠”中,中國有62座,是全世界“燈塔工廠”最多的國家。 “燈塔工廠”是通過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手段,運用先進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實現生産過程的全面自動化、精确化。“燈塔工廠”不僅自身具備優秀的生産能力,而且能通過示範和引領帶動産業鏈中的上下遊企業走向智能化,推動新型工業化整體水平。“燈塔工廠”就像燈塔一樣,照亮工業生産的未來之路,指引整個行業向智能化制造的方向前進。 18項舉措加快内外貿一體化發展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商務部、海關總署等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國家将推出五方面18項舉措,加快推動内外貿一體化發展。包括促進内外貿規則制度銜接融合,推進内外貿産品同線同标同質。結合2024“消費促進年”等新消費增長點培育,支持外貿企業拓展國内市場;支持内貿企業采用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等方式開拓國際市場。國家還将推動企業信用信息共享應用,提升物流便利性,培育一批内外貿一體化企業和内外貿融合發展産業集群,深入開展内外貿企業“品牌對接”“渠道對接”和“産銷對接”。同時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強化對内外貿企業的服務能力。 責任編輯:共工社 |
頭條閱讀
最熱資訊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