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日報社陝西2月27日電(許衙評 李玉琴 逸牛)寶塔映霞光,延河水流長。在革命聖地延安寶塔區的多個街道社區裏,細心的人們經常可以看到,一個身穿鮮紅志願者馬甲的女同志忙碌的身影,她就是被寶塔區市民所熟知的,先後數十次榮獲省、市、區各級别榮譽的延安市體育場優秀黨員王敏霞同志。
2020年12月,陝西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民政廳等十一個部門組成的陝西省委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将王敏霞同志推選爲“模範履職黨代表”;2021年1月,她被省文明辦入選“陝西好人榜”;省志願者服務聯合會将她評選爲“最美志願者”;延安市總工會授予她“五一巾帼标兵”榮譽稱号。
提起王敏霞,曾經得到她幫扶和救助過的人們都總是對這位“聖地最美志願者”贊不絕口,念念不忘。
王敏霞從小心地善良,樂于助人,積極上進;自2000年參加工作以來,她每次都能保質保量按時完成本崗份内工作,并積極完成領導安排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她始終心存正念,把工作之外更多時間、精力和有限的積蓄花在了社會公益、慈善以及貧弱救助的光彩事業上。累計參與志願服務項目1720餘次,個人志願服務時長4750小時。目前共累計給慈善捐款、幫貧濟困、扶弱助殘、愛心捐贈錢物等12餘萬元。
細緻盤點,她的人生和事業無疑是出彩靓麗的,但作爲一個有孩子、有工作的平凡女子來說,她是如何在這三者之間找到平衡點的?她的内心世界又經曆了怎樣的波瀾與掙紮?在她鮮亮耀眼的人身背後,究竟蘊含着怎樣的辛酸苦辣呢?
家風親傳風範留 愛心助人濟世長
王敏霞出生在延安市洛川縣一個普通家庭,兄妹六人中屬她最小,也最懂事。
父親王倉珍,是上世紀80年代畢業的優秀師範生。畢業後他響應國家号召光榮入伍,先後跟随部隊輾轉四川、浙江等地工作。後轉業地方回到了家鄉,相繼在法院、西安部隊等單位工作多年。
知識分子和軍人出身的父親,工作作風嚴謹,家庭教育嚴格,家風良俗嚴厲。他懷着忠孝之心,帶着年邁的老母親,與家人共同生活了50多年。他與妻子相敬如賓,孝老育幼,和睦鄰裏,悉心教育兒女們自強自立,努力做一個對家庭負責,對社會有所作爲的人。
方圓十裏八鄉的人,都知道王倉珍是一個大能人、大孝子,又是一個熱心人。但凡鄰裏街坊之間有矛盾是非、口舌過節而有求于他時,他總是很樂意、很熱心出面調解,并總能使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王敏霞記得老父親常說:“家庭環境好壞,直接影響子女教育,這對孩子們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王敏霞的奶奶癱瘓卧床六年多,孝敬的父親和母親陪伴伺候直到終老。就在奶奶去世的第二年,深受王敏霞和哥姐崇敬愛戴的老父親也因勞累過度,身患冠心病不幸走了。剛強仁慈的父親不幸去世,讓這個充滿溫馨和幸福的家庭失去了頂梁柱。但父親給他們從小灌輸的要堅定當好人、做好事,努力做對社會有貢獻、有作爲的人,這諄諄教誨成爲他們直面現實,立世做人的精神财富。這也成了幾十年來,王敏霞在出色地做好本職工作外,積極熱心投身于社會公益事業的思想動力源。
王敏霞的母親周白玲,出生于農民家庭,從小心靈手巧,多才多藝,待人熱心友善。早在十一二歲上學時,就會剪窗花、做花馍、納鞋墊等手藝活,每當遇到鄰裏鄉親有娶媳、嫁女等喜事有求于她時,她就會在老師的特批下爲吉家登門幫忙,成爲當地周邊一時風光、紅火的“巧女子”。
周白玲初中畢業後,深知百姓疾苦,成爲一名赤腳醫生。她一心一意紮根家鄉故裏的基層一線,服務群衆三十多年,始終以爲父老鄉親們排憂解難、消除病痛、盡力幫襯作爲自己最開心的事,成爲群衆遠近熟知,最貼心愛戴的好醫生。
她一直安心基層工作,踏實爲民做事,既不好高骛遠,也不心攀高枝,從不給組織和上級主管領導提出任何要求。因此放棄了不少調整到有更好條件地方工作的機會。提起過往經曆,母親仍然氣定神閑,無怨無悔。她這種隻求付出,隻管奉獻,不圖回報的忘我無私的品行,也深深地潛移默化感染着幼小的王敏霞。
她的大姐王瑪麗從事教育工作41年,現已64歲的她,早已育才成棟梁,桃李滿天下,退休在家,安享晚年。她的哥哥王建明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親自帶隊将上百噸優質洛川蘋果送到北京,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了“中國蘋果之鄉”人們對祖國體育事業的支持。受父母、姐哥的傳幫帶教,王敏霞從小就陽光正氣、心懷大愛,渾身上下充滿着正能量。這也爲她參加工作後不久,不遺餘力地堅持做志願者服務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對家人的虧欠 對母親的補償
王敏霞結婚後,公婆去世,老公常年上班,而自己也因爲既要做好本職工作,又要經常參加志願者服務,分身乏術,孩子出生不久,她隻得将孩子送到洛川的母親身邊。幾年來,孩子一直由年邁的母親照管着,直到孩子上幼兒園時,她才決定将孩子接到自己身邊。孩子被接回後,王敏霞卻因外出參加公益活動、學習培訓、開會出差等需要離家,依然無法照顧孩子,隻得再送到老母親身邊,或者寄放到大姐王瑪麗、三姐王小菊、四姐王曉俠的家裏,委托她們臨時照看。
2022年,由于照看孩子,疲勞過度的母親引起了肺炎、肺氣腫,在洛川老家吊針十餘天無果,王敏霞便将母親帶到延安家中休養。沒想到次日,母親突然病重,她和表姐急忙将母親送往延安大學附屬醫院ICU搶救。但當她得知需要醫療費六萬元時,她愣住了,自己的卡上不足一千元!她又急又怕,連忙電話求助關系好的一位朋友,當即爲她轉來醫療費,并安慰到如果不夠随時再找她。這時,她的大姐和大姐夫、三姐和三姐夫、四姐和四姐夫全家人從百裏外的洛川趕來,她的心裏才踏實了許多。
王敏霞内疚地自責:“這麽多年,我幫了那麽多不認識的人排憂解難,度過了眼前的困難,而我的老母親眼下病危,自己竟掏不出錢來救母親的命,實在是太不孝了!萬一母親出事了,我怎麽跟姐姐們解釋?”她一邊在急救室外焦急的等待着,一邊不停地抹着眼淚。
主治醫生袁偉偉,在得知她家裏的情況後,表示非常理解和感動,在急救病房連續搶救了20幾個小時,一直守護在王敏霞母親身邊,直到她蘇醒過來袁醫生才拖着疲憊的身軀離開。王敏霞全家爲此十分感謝袁醫生,專門制作了錦旗,寫了感謝信,表達對救命恩人的感謝。
這些年來,王敏霞的兒子缺少應有的母愛,與自己聚少離多,一直都靠娘家人照顧。尤其母親爲支持自己的工作付出那麽多,而自己甚至沒能爲母親買一件衣服,連姐姐們的人情都報答不了。王敏霞每想起這些事,感到虧欠家裏人太多,時常在夜裏輾轉反側,難以入眠,這些虧欠的人情都是她心頭揮之不去的痛。“我能有這麽多的精力、時間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這都要感謝家人對我的理解和支持。”王敏霞提起家人這些年,爲她所做出的犧牲,無不感到内疚和自責。
爲了讓老母親高興開心,她請延安當地知名說書藝人專程來洛川爲老母親祝壽助興,并定制了精緻的助壽蛋糕,爲她過壽。
堅守初心砥砺行 忠誠履職好黨員
王敏霞是一位愛崗敬業,勇于承擔急難險重工作任務的優秀黨員,她不忘入黨誓詞、不忘初心、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總是以“我是黨員”嚴格要求自己,不怕危險,認真做好先鋒崗。
在體育場從事工作的20年來,王敏霞負責單位的圖紙管理、年度工間操、創文創衛工作、對接本單位與社區工作、體育場衛生環境工作等本單位材料的管理。從她辦公室幾個文件櫃的資料盒中,可以看出她的心血和汗水。
從2013年起,她一直負責單位的創文創衛工作,她有時節假日不休息,甚至幹到晚上。細節決定成敗,她工作認真負責,任何一個煙頭、任何一團廢紙她都會撿起來,在國家省、市各級檢查中表現優異。
2013年7月,延安遭遇多天的連續強降雨,許多依山窯洞等建築遭受垮塌、泥石流等災害,給當地群衆财産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脅。爲此她積極加入到救災中,與同志們一起戰鬥,她麻利地卷起褲管,和環衛工人一起加入了疏通下水管道、清理街道淤泥積水的行列。
搶險中,泥水、髒水弄髒了衣服,汗水、雨水疲憊了身子,她全然不顧直到任務完成爲止。這種堅守奉獻的精神,體現了陝北女子的人格之美。
2015年3月,她在步行鍛煉時,看到西北局舊址後山上突發大火,于是立即報火警,并不顧個人安危,第一個沖上去撲火。事後她的衣服燒破了,臉頰上的汗水順着脖領往下淌,浸濕了衣背,頭發焦黑,滿臉煙灰,看到這般模樣,在
場群衆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贊這位勇敢無畏的女士,從她身上表現出一種機智果敢的行爲之美。
2017年7月,榆林市子洲縣突發洪災,受災嚴重。在強烈關注的同時,她先後幾次去子洲縣參與抗洪救災,拿出自己的積蓄,送衣、送錢、送水、送食品等累計價值5000餘元。在抗洪救災現場,她賣力地揮動着鐵鍬清理積水、清除泥漿,餓了、渴了吃點泥水沖下來的西瓜,渾身上下全是泥漿,完全沒有了女人的矜持和柔美,看到她這種情景,一位大媽嘴裏喊着“誰說女子不如男”。這就是王敏霞,在她身上展現出的陝北女子那種重情重義的本色之美。
2023年王敏霞先後爲延安盲人醫院捐獻白大褂、床單、被褥等物資價值3千餘元,爲延安兒童福利院捐獻衣物、學習用品價值2千餘,參加愛心公益活動十餘次,給本系統分享陝西省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先後被延安紅十字會評爲“先進個人”,被延安市殘疾人聯合會授予“助殘扶殘奉獻愛心”人士稱号。
紅甲着身成風景 志願踐行傳溫情
衆人談起王敏霞,總是首肯認同她的付出和行爲。而她卻說:“我身邊的好人很多,他們也在時刻關心着我,他們的心裏裝的也是别人,是整個社會。”。
王敏霞一向樂善好施,不定期參加各種志願者服務活動,凡市區有志願者活動的地方大多有她也參與其中。
她每年積極參與社區組織的“送健康送溫暖”活動,像親人般地照顧空巢老人、老弱病殘家庭,爲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先後爲孤寡老人、老弱病殘家庭打掃房間、清掃院落、清洗被褥、送慰問品110餘次,累計送去款物2萬餘元。
王敏霞每年都參與公益協會組織的走訪慰問孤寡失獨老人、困難家庭、資助貧困學子等公益事業,累計130餘次送去價值4000餘元的米面油,捐助衣物200餘件,捐資3.5萬餘元。在走訪慰問一個困難家庭時,得知他家孩子因重感冒發高燒無錢醫治後,她立即将小孩送往附近醫務室進行救治,并墊付了全部醫療費用。
王敏霞熱心做愛心活動的内容多而廣泛,先後參加關愛留守婦女兒童,關心社區保潔員、環衛工人,爲她們送衣送炭、送生活用品、送水送餐等送溫暖活動420餘次,贈送慰問品累計2.5萬餘元。無論烈日的夏天,還是嚴寒的冬天,她都身體力行地堅持不斷。
此外,王敏霞還熱心參與國家、省、市、區級重大體育賽事、大型公益活動、重要會議志願服務240餘次。每遇客流高峰期,她都主動去火車站、汽車站、機場、旅遊景點等場所幫助行動不便的老人、殘疾人背箱提包、推輪椅、攙扶行走等志願服務200餘次。爲農民工、貧困學子自費購票40餘次,累計4500餘元。
端午節的一天,王敏霞像往常一樣在社區山體小路上散步,迎面走來一位老奶奶,步履蹒跚,氣喘籲籲地背着沉重的東西。看着對方壓彎的脊背,她趕緊上去接過老奶奶背上的重物,并幫她背回家中。
有一名延川老人剛做完手術從西安乘車返回延安,王敏霞接老人下了火車後并扶着坐在輪椅上,一直扶送到出租車上,老人一直緊握王敏霞的手不放,口裏不停地說“你是位好同志!”。
每遇到雙休日、節假日,她經常性地去旅遊景點爲遊客當疏導員、向導員、宣傳員,向遊客講解革命聖地的光輝曆程,紅色延安的曆史傳承;遇到不文明舉止,她會立馬上去勸導,并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勸誡不文明者;幫景區做清理、保潔工作200餘次。
除此之外,王敏霞到延安八一敬老院、福利院、聾啞學校走訪慰問老紅軍、孤寡老人、聾啞孩子45餘次,并送去慰問品、慰問金累計1.5萬餘元。在楊家嶺革命舊址當志願者時,遇到一位腿腳不便的老人,在王敏霞的攙扶下老人完成了整個舊址的參觀,臨别時老人激動的說“老區人民真好!”。
一天晚上,在一家飯店,她看到一名又冷又餓的盲人迷路了,她立刻爲盲人買來一碗面讓他趕緊吃飽,又送他回家。
張有華的妻子患有慢性疾病,女兒患有子宮癌,均需要長期吃藥,并且定期複查,本人打零工,一家人昂貴的醫藥費緻使家庭貧困。劉正華,其妻子爲精神二級傷殘,生活不能自理,兒子上小學二年級,本人常年在家照顧妻子,接送孩子上下學,不能出去上班,一家人的開支僅靠低保維持,家庭特别困難。王敏霞将兩人的困難記在心上,2023年10月份,王敏霞分别給這兩家困難戶送去了煤和生活必需品。
王敏霞作爲一名普通職工,工資并不高,但她省吃儉用,将剩餘的工資全部用在扶貧濟困上,她常說“錢雖少,但愛心不能少”。
王敏霞就是這樣的人,看到他人有困難總會積極幫助,這已經成了她的習慣。當别人問她爲什麽這樣做時,她總會說“趁我還年輕,多爲大家多做點事情,覺得心裏舒坦。”
她這種無私奉獻情神,影響和感化着她身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志願者行列。她多次被市公益協會評爲“優秀志願服務者”,被社區評爲“優秀社區志願服務者”,被寶塔區評爲“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先進個人”。
榜樣如炬照前路 最美逆行顯榮光
2020年的疫情,她是參與者、見證者,更是親身的經曆者。這年春節,全國性新型冠狀病毒傳染肺炎疫情爆發,春節初二早上,她看到共青團延安市委發布了“阻擊疫情——延安青年在行動”志願者招募令的新聞後,立即報名成爲志願者,當她得知自己是全市第一個報名,并有幸被第一個錄取的志願者後,她在欣喜之餘随即開始了工作。
首先,她打印了多份抗疫宣傳單去大街小巷張貼。在南關、慧澤、涼水井等社區,憑着多年從事志願者服務所積累的經驗,按照疫情防控應急預案要求,入戶走訪摸排了122戶400餘人,進社區幫居民測體溫、指導填寫登記表、簽訂聯防聯控責任書、配合分發防控物資、通風消殺等。她還力所能及地,當好“第一響應人”的職責,自掏腰包給抗擊疫情一線的交警和社區工作人員、居家隔離的家庭、行動不便的老人、殘疾人家庭購買了口罩、消毒液、米面油、蔬菜水果、雞蛋、牛奶等生活必需品累計6000餘元,她開着私家車,冒着被感染的風險送給了那些隔離在家,有特别需求的困難群體。
從醫工作幾十年的老母親深知,這次的疫情與當年的非典不一樣,被感染的幾率很高,而且距離自己太近了。出于對女兒深深的關愛和對志願者工作的支持,母親既要照顧好孫子,解除女兒的後顧之憂,同時還天天關注着疫情發展變化的新聞。
在抗疫期間,天公不作美,在凜冽的寒風中,王敏霞依然以堅強的毅力奮戰在抗疫一線,一天下來,她的臉龐青紫、嗓子嘶啞,但她毫無怨言。每天早出晚歸,渾身的凍傷疼得她晚上都睡不好覺。每天早上出門拿一桶方便面湊合着吃,直到天黑回家了才能吃上一口熱乎飯。當别人問她爲什麽這樣做時,她總會說“隻因我是一名志願者,更是一名共産黨員!”。有好幾次她因勞累過度,在工作的時候差點暈倒在現場,同事們都關切地催她回家休息,恢複體力,而她依然堅守,絕不離崗。
團市委和媒體記者在采訪了王敏霞的事迹後,特意制作了她的海報并張貼在她居住的家屬院和單位體育場辦公樓門口,王敏霞的領導,市體育場領導得知她在一線參加志願者活動的事迹,親自去現場爲她送去了口罩、眼鏡等防護用具,囑托她多多注意自身安全,單位領導的關心和鼓勵給帶着疲勞工作的她很大的信心和力量。
2022年年初,病毒再襲,從事志願服務多年和有過疫情防控經驗的王敏霞,再次主動加入到全市疫情防控戰鬥中。在新一輪疫情爆發期間每天手持喇叭走街串巷搞防疫宣傳,進社區搞戶外消殺、摸排登記、體溫檢測、手機掃碼、開車幫不便出戶的居民購回所需物資等工作。
王敏霞在市區連續多天開展的擴面核檢篩查中,負責維持現場秩序、居民信息核驗登記;勸導居民戴上口罩、拉開距離、排好隊伍;指導居民查驗行程碼、健康碼、體溫,解答居民疑惑問題;走社區、爬山坡、進溝道登門爲行動不便老人做核檢。本輪疫情服務群衆2萬餘人次、服務時數達150小時,爲奮戰在疫情防控—線的工作者們送去6萬多餘元的防疫、生活物資等慰問品。
疫情結束,王敏霞返崗上班,誰知在上樓梯時再次頭暈,扶住樓道的牆體踉踉跄跄的走到辦公室,同事見狀,趕忙建議她去醫院看看。經醫生檢查後,向來認爲自己身體瓷實,沒有明顯反應,不會有大礙的王敏霞才得知原來自己已經懷孕了,醫生曾開玩笑地說:“孩子和你一起冒這麽大的風險,孩子出生後,應該叫‘抗疫’”。因爲營養不良,從早到晚隻吃方便面,加上工作地點不固定,她的母親和姐姐們得知後非常心疼地說:“霞,你太辛苦了!要保重自己的身體”。她抗擊疫情事迹也先後被中央、省、市、縣(區)等多家新聞媒體、廣播、電視和門戶網站予以宣傳報道。
實至名歸好兒女 普通百姓“代言人”
群衆的眼睛是雪亮的,王敏霞的好人好事傳遍了延安的大街小巷,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
2021年,全國第十四屆運動會暨殘特奧會在陝西省舉辦,延安被确定爲乒乓球、摔跤、山地自行車項目分賽場。王敏霞被抽調到延安站執委會辦公室工作,作爲來自體育系統的優秀工作者,延安精神的奮鬥者、傳承者,她在8月22日和67位來自社會各界的火炬手,代表200多萬延安兒女,接過聖火,傳遞夢想,出色的完成了火炬傳遞任務。
面對新聞媒體的采訪,王敏霞說:“能有幸參加這次延安站的火炬傳遞,我倍感光榮與自豪!我認爲,火炬傳遞的不僅僅是聖火,更是積極向上的體育精神和愛黨愛國的紅色基因,我絕不辜負延安父老鄉親對我的殷切期盼,一定會把聖地人民淳樸善良、熱情好客的精神風貌展示出來。我希望更多的延安市民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推動全民體育素質的提升,我将繼續爲延安的體育事業發展做出新貢獻!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将繼續做好本職工作和愛心公益事業。”。
由于在延安站執委會辦公室工作表現出色,王敏霞被評爲“十四運會籌辦工作先進個人”,并獲得“十四運會檔案指導、收集、整理、移交工作重要貢獻獎”。
2022年,王敏霞又被評選爲中國共産黨陝西省第十四屆黨代表,她帶着人民的期盼,心懷老百姓的信任,出席了陝西省第十四次黨代表大會,大會期間接受了陝西電視台新聞頻道的采訪報道,在分組讨論中,王敏霞根據自己多年來在基層的工作中看到的、遇到的群衆急需解決的問題,爲民發聲,爲民提案,受到與會領導和代表們的一緻認可和好評,被陝西省委組織部評爲“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模範履職黨代表”。
聚沙成堆,滴水成海。近些年,王敏霞用自己微薄的工資已爲公益事業捐款達到12萬元。王敏霞說:“這沒有什麽,隻要自己平日裏節約點就能幫助很多需要幫助的人,我不會改變初衷,我會用心用情、一心向善、實實在在地幫助更多的人,在黨和人民需要我的時候,我會義不容辭地去承擔一個志願者、一個共産黨員的責任和擔當。”她的言行和舉動,一次次地讓我們看到了她熠熠生輝的人格魅力,她心懷大愛,有着濃厚的慈善公益情懷,舍得付出和奉獻,心中充滿了真善美,是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榜樣。
透過王敏霞平凡而非凡、普通且鮮亮的人生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共産黨員愛崗敬業,認真做事,踏實工作,履行義務的良好形象。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聖地女性在生活、工作、家庭、社會公益事業的多重交織中,如何找到了得失與輕重的平衡點,還讓我們看到了她用自己的行動向社會、向世人證明,隻有心存大愛,才能肩負起黨員使命和社會擔當,就能做好對黨忠誠,對社會有益的光彩事業。
在此,祝福她未來的人生之路更加順暢通達,更加輝煌出彩。而我們也在其中獲得啓示,是否也在思考找回自己的價值意義,也去奮發有爲地創造屬于自己的無悔人生?
讓我們一起向這位平凡而偉大,忠誠樸素且有一個高尚靈魂的“最美志願者”緻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