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内功能飲料第一股東鵬飲料出現了多筆大宗折價交易,累計成交金額超4.3億元,折價率均在5%以上。有投資者質疑,如此巨大的成交體量是否與股東、高管減持有關。

投資者有這樣的擔心不足爲奇,今年5月,東鵬飲料8326萬股限售股迎來解禁,解禁對象既包括公司監事會主席蔡運生在内的諸多高管,也包括幾家員工持股平台。就在解禁當日晚間,東鵬飲料就發布了減持公告,包括蔡運生在内的13名股東因“自身資金需求”,計劃減持3574萬股,占到了公司總股本的8.94%。若按當日收盤價估算,拟套現市值超57億元。而截至目前,上述減持計劃才完成了6.2億,尚有50億的套現空間。

值得關注的是,投資者憤怒的不僅是東鵬飲料股東的瘋狂套現,而是東鵬飲料兩年分紅超20億的情況下,已經吃得滿嘴流油的高管股東們依然揮刀霍霍向“韭菜”。

公開資料顯示,東鵬飲料于2021年5月份上市,短短兩年時間合計分紅20億元,而該公司IPO募資額才18.51億元。财報顯示,東鵬飲料實控人林木勤直接和間接合計持有50.72%股份,20億現金分紅,林木勤就拿了10億。此外,此次發布巨額減持計劃的13名股東減持前共計持有東鵬飲料14.8622%的股份,也就是說,将近3億元的分紅已經進了這些高管們的口袋。

而以上隻是東鵬飲料高管股東們分蛋糕的冰山一角,早在上市前的2020年,東鵬飲料就突擊分紅5.4億元。這麽有錢的東鵬飲料在上市募資時卻表示,IPO融資擴建項目可以解決公司産能瓶頸、擴大市場份額。但上市之後,東鵬飲料隻将部分資金用于擴大再生産,大量閑置資金被拿去做銀行理财。

據《東鵬飲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關于2022年度募集資金存放與使用情況的專項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末,東鵬飲料在華南生産基地建設項目、重慶西彭生産基地建設項目、南甯生産基地二期建設項目共計投入資金9.59億元。

與不到10億的擴産投入相比,東鵬飲料在理财上的投入大方得讓人心驚。公告顯示,截至2023年3月21日,近12個月内,東鵬飲料購買理财産品的實際投入金額爲67.14億元,其中主要以銀行理财産品爲主,金額達36.00億元,實際收回本金15.20億元,實際收益僅1520.39萬元,尚未收回本金20.80億元。

另外,今年4月21日,東鵬飲料董事會還審議通過使用不超過 85億元人民币或等額外币(含本數)的閑置自有資金用于結構性存款、定期存款、協定存款、大額存單、理财産品、資管産品等安全性高的低風險投資産品的議案。

也許是理财理“上了瘾”,近期東鵬飲料還“不務正業”地搞起了金融。企查查信息顯示,原深圳市邦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新增東鵬飲料爲全資股東,同時公司更名爲深圳市鵬貸達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增加至3億元。工商信息顯示,深圳邦信小貸的現狀并不理想,2022年企業年報顯示參保人數爲0。2022年12月28日,深圳市邦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100%股權及債權以1549.47萬元的價格被挂牌轉讓。此外今年5月9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官網公布的24家“空殼”小貸公司名單中也有邦信小貸的身影。

針對東鵬飲料收購該公司的原因及規劃,南都記者曾聯系東鵬飲料方面進行采訪,相關工作人員回複稱公司暫無開展相關業務的計劃,後續有新的信息會以公告的形式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