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 国际华文媒体与记者联盟常务主席单位|共工新闻社电子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与法制

    用“倒船入庫”為海參“讓路”

    2025-10-30 来源:共工新闻社 阅读:

    早上4時51分,太陽初升,中交一航局五公司徐大堡核電工程施工現場就有了零星的人影,一個戴著眼鏡、身著藍色工裝的年輕人,正和船員們和現場操作人員交流,為即將進行的沉箱吊裝梳理施工過程。連續兩個星期,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他的眼睛佈滿了血絲,但依舊神采奕奕地指揮著現場施工。沉箱吊裝需要前後工序銜接緊密,他必須要確保每一步都按預先制定的計畫進行。

    這名年輕人是中交一航局五公司徐大堡專案部的工程部副部長譚鴻,主要負責攔汙破冰工程現場整體的技術策劃。核電廠為了保證安全運行,需要對冬天海面上的冰排和垃圾進行攔截、破碎。破冰結構由8座357噸的沉箱構成,上部加裝帶有鋼殼的破冰椎體,以保證破冰效果。攔汙的承臺結構又由8座800噸人字形沉箱構成,期間掛上攔汙網起攔截效果。

    而這些碩大的沉箱和破冰椎體,怎麼從預製場裏“出發”由起重船吊裝到海上指定位置,卻成了最難的一環。原來,徐大堡鎮以海參養殖為重要的經濟支柱,現場臨近港池的海參養殖區域占地4356平米,如果全部拆除,將帶來不少於400萬的損失。不僅養殖戶幾年在海上辛勤勞作付之東流,專案部也將面臨複雜的賠償流程,要牽扯大量精力。

    必須找到合適的吊裝方法是專案部的目標。僅160米狹窄的港池,讓長108米、寬34米的龐大起重船無法在港池直接掉頭,加之水深只有6米,拖輪也無法發揮作用。船長規劃的駐位方式中均需佔用養殖區域下錨,譚鴻一邊與養殖戶協調溝通,一邊細化駐位船錨可能使用的區域,吊裝施工前,譚鴻就和“起重28”的船長進行了10輪的方案研討。

    第七次討論後,譚鴻打開此前的安裝順序圖,一點點逐個梳理、反復嘗試更換點位重新繪製。僅安裝順序圖,譚鴻前後修改更新了十多版。“船長,其實船舶駐位時距北導流堤還有一定距離,可以不影響海參養殖區域。”看著清楚詳細的圖紙,船長也放下了疑惑,“那就採用這版方案吧,再精細一點移船。”

    譚鴻為起重船設計了專屬“入庫”路線。在港池兩側,緊挨著北堤和南堤附近的水域,共設置了9個錨點,用來連接船上的4根攬繩,為起重船“畫好入庫基本線”,同時,一艘起錨艇將船上的4口錨按照指定位置進行下錨,引導更精准的前行方向,避免起重船“磕碰”。起重船依靠這些錨點,通過多次絞錨和帶纜形成的合力,在狹窄港池中緩慢穿行,如倒船入庫般,精准到位。“雖然一趟起碼要換四批錨點,時間要花5到6小時,但不損害養殖戶任何利益。”譚鴻說到。

    下了100多箱的海參養殖戶侯全權,每天在小艇上繞著自己的網箱轉悠。僅100多米外,起重船緩慢地進行著沉箱吊裝。見到站在不遠處的譚鴻,他立馬高興地揮起手“兄弟,辛苦你了!沒移箱,今年的海參肯定長得好,太感謝了。”

    聽到這話,譚鴻十分欣慰,“保住了老鄉的生計,我們辛苦一點都沒事……”(孫佳昕)

    作者:孫佳昕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自其他媒体或为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任何投资、就医或具体行为建议。以上内容中的图片未使用明显标注的水印或企业LOGO的,均视为无版权图片,也不构成侵犯图片版权的故意行为,如有异议,请发送至zhidaoribao@gmail.com.邮箱。

    Copyright 2015-2025 国际标准刊号:ISSN 3006-8959 承印人、出版人:共工新闻编辑部 联系方式:zhidaoribao@gmail.com.

    共工新闻集团 共工新闻网版权所有

    关注X(原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