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基座”的晝夜攻堅戰
冬日清晨,寒風呼嘯而過,由中交一航局五公司承建的唐山港煤炭儲運配套翻車機房工程現場卻依舊熱火朝天。一個直徑68米、深度超20米的圓形基坑,猶如電影《流浪地球》中“行星推進器”基座,承載著能源保供的重要使命。隨著一聲令下,三臺泵車的混凝土噴射而出,準時入模,拉開了底板北側部分混凝土澆注序幕。百餘名工人開啟跨晝夜的連續施工攻堅戰。
底板混凝土澆注,是一場馬拉松式的考驗,任何一點失誤都可能導致整個計畫延誤。加之施工現場空間狹小,受塔吊等設備影響,做好泵車佈置和混凝土罐車調度是一道巨大難題。
“泵車的佈置必須精准,特別是泵管的長度和澆注範圍一定要匹配。”專案副經理白錄指著現場平面圖說。專案團隊不斷優化泵車位置和澆注流程,最終確定了最優佈局。過程中只需調整一臺泵車位置,就能確保整個澆注區域全覆蓋,避免了頻繁移動泵車的麻煩,還極大保障了澆注品質。實際操作中,為避免因交通混亂影響施工進度,專案團隊還提前詳細規劃交通,對每臺混凝土罐車和泵車進行編號,劃定專門的運輸路線,施工現場忙而有序地火熱推進。
但隨著時間推移,突發情況出現了。一次,澆注進行到8小時,一節泵管突然破裂,導致混凝土施工暫停,現場氣氛變得異常緊張。工程部副部長郭浩見狀迅速做出部署:“我們提前在現場配備了維修人員。聯繫維修隊,備用泵車隨時待命!”很快,維修人員趕到,維修過程僅用時20分鐘,泵車便恢復正常。
夜幕降臨,氣溫驟降,混凝土溫控問題隨之而來。為應對嚴寒,專案團隊提前安裝了智能測溫系統,即時監控混凝土溫度變化。每次澆注完成,工人們迅速覆蓋塑膠薄膜和棉被,為“推進器”加裝保溫層。“氣溫低,溫差控制一定要嚴格。”郭浩盯在現場,認真檢查每一項混凝土養護措施。
次日,經過29小時持續奮戰,2934方混凝土順利澆注完成。施工人員忘卻了身心的疲憊,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隨即,團隊又開始準備接下來的澆注工作。經過充分調度和細緻安排,底板南側部分澆注也順利完成,為工程主體順利完工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場戰鬥,我們勝利了!”看著春節前如期施工至主體第三層,白錄露出了滿意的微笑。正如《流浪地球》中為家園而戰的場景,建設者們也在用汗水澆注美好未來。(李國慶)
作者:李國慶 责任编辑:孙慧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自其他媒体或为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任何投资、就医或具体行为建议。以上内容中的图片未使用明显标注的水印或企业LOGO的,均视为无版权图片,也不构成侵犯图片版权的故意行为,如有异议,请发送至zhidaoribao@gmail.com.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