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53年建設新中國第一座現代化軍港起步,到如今成為建成360餘座碼頭泊位、20餘座船塢船臺的港口建設“國家隊”,中交一航局三公司用七十餘年的堅守與創新,書寫了中國港航建設的輝煌篇章。
聚焦主責主業,培育專業優勢。公司始終堅持以國家戰略為導向,以“港航”特色品牌為引領,構建“港口工程為主體、跨海通道和內河航電”為兩翼的發展格局。
在業務佈局上,專注大型深水碼頭、專業化泊位等核心技術領域,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並在傳統港航業務基礎上不斷拓展,積極進軍水利水電類、生態修復類、融合類等熱點領域,專業優勢有效鞏固。近三年,公司港航業務新簽合同額實現年均穩健增長,累計新簽合同額突破百億元,展現強勁的發展勢頭。
在船舶裝備上,購置夯平一體船“方駁18”,實現水下基礎拋石、夯實、夯平作業智能化、一體化;投資建造多功能起錨拖船“交工6”,可快速切換起錨、帶纜、拖拽、起重等作業模式,真正實現錨拖一體的多功能應用。多艘新船入列,進一步升級優化了公司船機裝備存量結構,增強了海上工程建設領域裝備實力,為海洋基建作業模式智能化轉型注入新動能。
在資質升級上,成立工作專班,全力推動港航資質升特,提升主業專業能力。2024年成功取得港口航道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成為遼寧省首家、大連市唯一一家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央企,行業領軍地位更加穩固。
集聚科技創新,釋放發展動能。結合公司大型工程建設需要和自身發展需求,持續開展創新技術研發。
鞏固傳統領域技術優勢。在港口水工、跨海通道等領域創造出一批高水準科技成果,成功研發寒冷地區高耐久性高強海工混凝土配置技術、海上地錨式懸索橋設計與施工關鍵技術等一系列核心成果,取得國際領先、國際先進技術成果21項。編制併發布《船廠水工工程施工規範》《水運工程水下隱蔽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規範》等各級標準規範8項,為行業技術進步提供了重要支撐。
智慧港航領域創新成效顯著。自主研發“挖泥船潮位自動補償系統”“一體化拋石和夯平測控系統”“重力式碼頭沉箱浮運安裝姿態監測及自動排水系統”等智能化平臺,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和精度。
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牽頭聯合大連理工大學、徐州徐工基礎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等20餘家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成立大連市一航三土木工程產學研聯盟,圍繞ZHGH等現代化產業鏈,構建“技術引領、產業協同、數字賦能”一體化機制及“科研需求-高校研發-專案應用”的綠色轉化通道,聯合開展“水下爆破夯實機理和控制技術研究與應用”等10餘項核心技術攻關,以高質量科技創新賦能產業創新。
堅持黨建引領,深化企業文化。2023年以來,公司黨委以鞏固拓展港航領域品牌優勢為導向,連續三年接續開展“當先鋒作表率”黨建主題實踐。
圍繞大連灣海底隧道、恒力船塢、桂江航道等港航領域重點工程,聚焦施工履約、品質管控、安全生產等關鍵環節的管理難點,科學設置“黨員示範崗”創建任務30餘項,組織骨幹黨員細化責任分工、帶頭攻堅,有效破解了多項生產組織和專案管理瓶頸。
系統把握企業在一航局沉管隧道產業鏈建設和ZHGH產業鏈子鏈建設總體佈局中承擔的主要任務,錨定沉管隧道施工中各類前沿技術及水下微差爆破、水下聚能爆破、爆夯品質提升研究、水下精拋搭配微型多波束測控施工等施工關鍵技術改進升級,設立一系列黨員技術攻關課題立項任務,組建黨員創新小組或黨員創新工作室,引導黨員攻關新技術、研發新工藝,努力將黨員先進性轉化為品牌技術優勢。
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公司將繼續以開拓者的勇氣、創新者的智慧、奮鬥者的擔當,譜寫新時代築港事業更加壯麗的篇章,為服務國家戰略、推動行業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风云 责任编辑: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