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国际 看点 纪实 社会 独家 热点 财经局 共工交通 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与法制

在渤海灣守護“海上大熊貓”

2025-08-29 来源:共工日报社-共工网 阅读:

“快看!是斑海豹!”遼寧徐大堡核電專案海工段導流堤上,專案總工張濱手指向海面。說話間,幾只黑白相間的斑海豹在浪花間穿梭翻騰。這些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因憨態可掬的模樣被稱作“海上大熊貓”,它們的出現,是大自然為工程建設投下的一份考卷——如何在開發中守護共生。

斑海豹是生存在渤海與黃海的珍稀物種,人們只有在絕佳的海洋生態中才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徐大堡核電專案靠近渤海遼東灣斑海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北方重要的清潔能源生態基地。這裏既要築起安全的核電屏障,更要呵護這片生機勃勃的海洋。

中交一航局五公司負責的海工標段需修建一條長達1400米的防滲牆,以阻隔海水倒灌。2023年防滲牆即將開工,此時築牆卻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生態考驗——施工打設防滲牆會產生高達11萬立方米的泥漿,且含有重金屬,若處置不當,極易污染海洋。既要築牆,又要守海,擺在團隊面前的是一道必須破解的“綠色難題”。

“傳統的沉澱池分離法效率太低,根本無法處理每天360立方米的廢漿。”在斑海豹保護專題會上,專案經理徐玉良與專案總工張濱反復推敲。經過大量查閱資料,專案團隊最終鎖定了“迴圈處理”的思路,引進泥漿分離機。泥漿經過快速震動篩雜、離心脫水、精密過濾後,實現幹濕分離,幹料可運輸,清水還能得以回收。這樣一來,廢漿不再直接排入海洋,生態風險大大降低。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施工推進,廢棄物日漸增多。泥漿分離機漸漸“吃不消”,而這些廢棄物要運到20公里外的廠區。運輸過程中絕不能有絲毫洩漏,廠區道路因文明施工都已硬化,任何污染都會留下污點。

“找片空地,先將泥漿鋪開。”徐玉良勘察後,在地勢較高處開挖“田”字形溝槽,利用重力自然分離泥水。同時,團隊打起“以廢治廢”的主意,“我們先前的思路都是泥水分離,不如反其道而行之,往裏加入泥沙形成固體,直接外運。”安全部任帥聽聞馬上行動起來,順利找到碎石加工中產生的廢石粉,將其摻入泥漿後,形成幹爽的固體塊料,不再滲水,順利外運。這一“土辦法”,讓問題迎刃而解。

除了水土處理,噪音同樣是一道關口。斑海豹在海洋中主要憑藉聽覺導航,對聲納等雜訊及其敏感。施工中爆破作業產生的水下聲振動,會干擾其覓食與遷徙行為。團隊為此嚴格採用低當量炸藥和微差延時技術進行“精細爆破”,微弱振動,最大限度減輕對海洋生物的衝擊。每次爆破前,機務員呂勇都會拿起高頻望遠鏡一刻不離地觀察海面,一旦發現斑海豹蹤跡立即停止作業。施工期也主動避開斑海豹的洄遊與繁殖季節,全部爆破施工優先在9月至10月間集中完成。

不僅如此,專案團隊還聯合權威海洋科研機構,共同編制了《海洋種質資源保護應急預案》,明確各類突發情景下的回應流程與保護措施,為海洋生態安全增添了一道“雙保險”。

除了技術上的努力,專案部還聯合業主開展“斑海豹的心事”主題宣傳活動,用漫畫講述斑海豹“不願失去家園”的故事,幫助工人和周邊群眾成為斑海豹的守護者。

如今,在這片碧藍海域,防滲牆施工穩步推進,泥漿處置有條不紊,而不遠處,斑海豹則悠然遊弋。它們似乎在用輕快的動作告訴人們——渤海灣,依然是它們安心棲息的家園。

作者:孫佳昕 责任编辑:孙慧

Copyright 2015-2025 国际标准刊号:ISSN 3006-8959 承印人、出版人:共工新闻编辑部 联系方式:zhidaoribao@gmail.com.

共工新闻集团 共工新闻网版权所有

关注X(原推特)


海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