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财经局关注:湖北银行不必再执念IPO了
银行股IPO依然处于“冰封”状态,2022年仅有1家银行上市,2023年则出现了罕见的“空窗期”,年内无一家银行上市。 让人惊讶的是,在如此低的“通关率”下,不少银行依然执着于上市。Wind数据显示,目前正在排队的IPO企业中,处于“已受理”阶段,但并未被问询的企业共有11家,其中有9家银行。 不过也有银行在经历了漫长等待后,开始“打退堂鼓”。今年年初,筹备10年、递交招股书6年、IPO排队“资历最老”的银行亳州药都农村商业银行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成为全面注册制实施以来,A股首家IPO撤单的银行。 亳州药都农村商业银行撤退后,剩下还在排队的银行同样面临艰难的抉择,在IPO日益趋严的情况下,是继续坚守还是撤退。 湖北银行同样是IPO排队的“老面孔”了,该行成立于2011年2月,2015年便开始谋划上市,但直到2021年4月才开始辅导备案,2022年11月提交上市申请材料。但如今一年多时间过去,湖北银行的IPO进程依然停留在“受理”阶段。 而眼下,湖北银行将面临更为严峻的IPO环境。今年以来,IPO“严”字当头,证监会屡屡提及“严把IPO入口关”,重拳出击财务造假、圈钱上市等行为,严防发行上市“带病闯关”的问题。 在3月15日发布的《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中,证监会再要求,上市公司“关键少数”增强诚信自律法治意识,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运行,按规定接受内部控制审计。另一方面,要求拟上市企业的财务数据准确真实反映企业经营能力。 湖北银行作为一家省级商业银行,虽然规模不断创新高,但无论是公司治理,还是财务规范都存在不少“硬伤”。 在提交招股书后,湖北银行就被曝出招股书和年报数据“打架”。据悉,在招股书中,湖北银行2019-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18.98亿元、13.18亿元、17.56亿元。而湖北银行同期年报的净利润则分别为19.5亿元、15.53亿元和17.56亿元。其中,2019年、2020年净利润分别相差了0.52亿元、2.35亿元。 从营业收入来看,招股书显示该行2019-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1.19亿元、79.18亿元、76.73亿元;而同期披露的年报上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0亿元、78.21亿元、76.73亿元。其中,2019年、2020年招股书中的营业收入比年报分别高出1.19亿元、0.97亿元。 此外,湖北银行招股书披露的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等数据与年报数据均出现了“打架”。 对此,湖北银行解释称,财务数据差异是因为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导致。然而,在今年2月份发布的《湖北银行2024年同业存单发行计划》中披露财务数据与年报披露的数据再次出现了冲突。 具体来看,同业存单发行计划中披露的2022年、2021年的总资产分别为4025.73亿元、3505.86亿元;而年报披露的2022年、2021年的总资产分别为4035.45亿元、3511.2亿元,这两年资产总额分别出现了9.72亿元和5.34亿元的误差。 作为一家资产规模超4000亿元的城商行,湖北银行应当不至于通过财务造假来上市,但频繁出现的数据“打架”显然暴露出其财务之混乱,投资者该相信哪一套财务数据呢? 除了财务数据外,公司治理也是湖北银行的一大短板。近年来,湖北银行屡陷反腐风暴,2021年4月,原党委委员、副行长文耀清因涉嫌受贿罪、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被“双开”;2022年11月,首任董事长陈大林腐败落马,被列为“靠银行吃银行”的典型;2023年首任行长段银弟落马。 陈大林和段银弟均于2017年卸任,此后刘志高接任为董事长,赵军担任行长。2022年12月,刘志高卸任后,赵军升任董事长。半年后,2023年5月,来自大股东长江产业投资集团的刘战明“空降”至湖北银行,担任行长一职。 “将帅”齐换后,新董事长、新行长扛起带领湖北银行闯关资本市场的重任。不过相比于IPO,眼下湖北银行更重要的事情或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否则IPO之路面临变数。 责任编辑:李晓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