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暴跌,雍禾“头秃”
文|锌财经 孙鹏越 编辑|大 风 近日,深交所发布《关于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调整的公告》,将雍禾医疗调出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自2024年3月4日起生效。 雍禾医疗闻声大跌,截止发稿日股价仅剩1.340港元,总市值6.90亿。 曾经的雍禾医疗,作为“植发第一股”,一度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雍禾医疗以15.8港元的发行价登陆港股,盘中一度大涨16.33%至18.38港元。当日收盘时,总市值高达86.3亿港元。 而现在,雍禾医疗的股价惨遭“鬼剃头”,市值更是缩水了90%以上。 受伤的并不只有雍禾,四大植发机构雍禾、大麦、碧莲盛、新生过得一个比一个惨。频频曝出股价暴跌、股东内讧、拖欠员工工资、消费者维权等负面新闻。 近些年明明“脱发焦虑”愈演愈烈,但为什么植发机构却越活越差了呢? 连续两年深陷业绩泥潭曾经的雍禾有多风光,现在就有多落寞。 登陆港股还不到三个月,雍禾医疗在2022年2月就被纳入恒生指数,并随之进入“港股通”,被众多资本看好,股价高涨。 雍禾医疗的风光并没有持续太久,上市刚刚结束,就开始深陷业绩泥潭。据其财报显示,雍禾医疗2022年全年实现营收14.13亿元,年内亏损8585.8万元;在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收8.28亿元,净利润亏损2.26亿元。 一年半的时间,雍禾医疗合计亏损超过3亿元。 在更早之前,雍禾资料显示,2018-2020年,雍禾营业分别为9.34亿元、12.24亿元、16.38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5350万元、3562.4万元和1.63亿元,三年合计盈利2.52亿元。 三年赚到的钱,在一年半里全部亏掉,还倒贴了一部分,只能说雍禾的生意有些反着来。 造成这些亏损的最大原因,就在于雍禾医疗高昂的营销费用,大量在各大地铁站铺广告、上电视赞助综艺节目,用真金白银刷足了存在感。 据财报显示,雍禾2021-2023上半年期间,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10.73亿元、7.67亿元、4.98亿元,费率从49.46%、54.27%升至60.1%。 营销费用最严重的就是2023年上半年,高达4.98亿元,同比增长28.39%,占总营收的60%。而研发开支仅为1303万元,两者差价接近40倍。 除了广告营销费用之外,门店扩张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2021年,雍禾全国共有48家门店,到了2023年上半年,新开出了9家植发医疗机构和5家健发门店,门店总数达到72家。 门店扩张也意味着员工人数的增加,2022年底,雍禾员工总数为3741名,到2023年6月底,员工总数飙升至4791人,增幅28.07%。 虽然植发费用高昂,少辄三五万,大辄近十万,但这些钱并没有真正落到植发机构的口袋,反而继续花在了广告营销之上。 不止雍禾,大麦植发的招股书显示,其2019-2021年的营销及分销费用支出分别为5亿元、3.99亿元和5.2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同样惊人,分别为66.93%、52.22%和50.93%。 赚得多、成本高、还得养家糊口,不经意间,以雍禾为首的植发机构,已经成为一个步路蹒跚的大象,步步艰辛,也难以掉头。 消费者怨声载道一家上市公司,股价濒临垮掉,除了自身经营之外,产品端肯定也有非常大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消费者对你不买账了。 植发市场是个非常鱼龙混杂、举证艰难的灰色地带。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1.9万余家植发相关企业。风险信息显示,19.61%的法律诉讼案由为“买卖合同纠纷”;2022年植发相关企业行政处罚数量比2021年增长40%,经营异常数量比2021年增长30.8%。 不管是雍禾,还是大麦、碧莲盛、新生,销售的统一话术就是保证毛囊存活率不低于“95%或98%以上”。为了打消消费者的顾虑,还会表示在合同上也会明确写明“若存活率未达到约定标准,机构会给予一定的赔偿”。 然而真实情况是,并没有机构可以检测毛囊存活率。 术后毛囊存活率更接近是“伪概念”,目前仅是一个科研指标,不是临床上的观察指标,实践中很难去鉴定实际的毛囊存活率。 早在2021年,南都报道一名消费者花2万多元植发失败,将植发机构起诉至法院,最终因无法鉴定“毛囊存活率”,缺少证据而败诉。 可见“毛囊存活率”是一种文字游戏,消费者深陷其苦。除了手术效果不达预期之外,植发市场医护人员的从业资质也经不起推敲。 2021年3月,昆山雍禾因使用不具备医疗美容主诊医师条件的执业医师被罚款1.9万元;2020年11月,青岛雍禾的门店因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被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没收违法所得约10万元,罚款1万元,并被责令停止执业活动。 除了各项处罚,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植发机构的投诉也居高不下。其中,新生投诉量高达287件、碧莲盛投诉量80件、雍禾投诉量74件、大麦投诉量40件。投诉内容包括虚假宣传成活率、主刀医生与协议不同、诱导消费者购买护理服务等。 行业乱象横生潜藏的风险,更是劝退了一大批还在犹豫的观望者。毕竟每一个投诉人,涉及到的金额少则一两万,多则十几万,对于工薪阶级来说,堪称巨款。 植发,从某种意义还说,属于“一锤子买卖”,很少有二次消费的行为。这就导致植发机构在销售端的肆无忌惮,在宣传上无所不用其极。 比起口碑,植发机构更想把人忽悠进来、交上钱,就是首要工作。 雍禾回购能否重振股价?面对股价暴跌的局面,雍禾也曾试图挽回局面。 在二级市场,雍禾在2023年10月26日,发布公告称,拟根据股份购回授权购回至多5270.8万股,占今年股东周年大会当日H股股份总数的10%。 同时,雍禾医疗在公告中表示,用于建议股份购回的资金将来自公司的内部现金资源。任何购回的股份都将被注销,一经注销,已发行股份总额将会削减,从而提高每股股份的资产净值及盈利。 等到了2024年1月23日,雍禾确实斥资2.11万港元回购1.1万股,回购价为每股1.92-1.94港元,比公告中的数量多出一倍。 在市场方面,雍禾从2023年2月起,主推“一口价”套餐,放弃以毛囊为单位的计价模式,采取以医生等级和植发方式报价。具体到套餐内容,若选择主任团队操刀,植发2500单位以内,售价14600元;植发2500单位以上,售价19800元。 变相降价带来了明显效果,据雍禾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接受植发手术的患者同比增加了34.6%。 不论是变相降价、以价换量的市场策略,还是回购股票、注销股份,这对于股价下跌无疑是极大的利好。但是奈何前期的坑过于大,哪怕是回购股票也无法挽救被深交所剔出港股通标名单。 已经跌到谷底,随时有退市风险的雍禾,可能只有解决掉高达60.1%的销售及营销开支,才能真正的“破而后立”吧。 责任编辑:李晓婷 |
上一篇:恒瑞“变质”(图文)
下一篇:千万门槛费,海底捞谨慎“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