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移动新媒体

搞啥呢?科大讯飞分拆亏损“幼子”补血

2024-03-12 来源:思维财经
作者丨吴微 思维财经&投资者网 出品丨ID:touzizhebao

近日,监管层接收了科大讯飞(002230.SZ)分拆子公司讯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讯飞医疗”)到港股独立上市的备案申请。这标志着科大讯飞分拆子公司讯飞医疗到港股上市的进程又往前推进了一步。

据了解,讯飞医疗是科大讯飞旗下的智慧医疗板块,公司成立于2016年,企业主要利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技术,提供人工智能医疗解决方案。公司业务涉及疾病预警、早筛、诊断、诊后与慢病管理等医疗全流程,既有面向居民的“讯飞晓医”,也有面向医生的“智医助理”。不过,发展至今,讯飞医疗仍未能盈利,2022年在公司收入仅为4.72亿元的情况下,讯飞医疗却出现了2.09亿元的亏损;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讯飞医疗也未能扭亏为盈。

除了医疗业务外,截至目前科大讯飞的业务布局已十分繁杂,既有教育产品也有智能硬件,既布局数字政府也切入了汽车智能网联业务。2023年AI概念大热时,科大讯飞还高调推出了星火大模型,并在最新的发布会中称星火认知大模型V3.5部分功能已超过了GPT-4。

虽然科大讯飞高调切入了大模型市场,但在互联网行业赢者通吃的情况下,星火大模型能否脱颖而出呢?在公司盈利主要依靠政府补贴,大股东变现37亿元的情况下,科大讯飞的股价还能重回巅峰吗?

  主业不明

虽然2023年半年报中,科大讯飞使用了大量的篇幅阐述了公司在人工智能尤其是在星火大模型方面的布局,但据公司披露,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收入还主要由教育产品和服务、开放平台以及运营商相关业务等12个板块构成。

其中,教育产品和服务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与利润来源,2023年上半年为公司贡献了22.85亿元的收入,在当期公司总营收中的占比为29.14%;开放平台也为科大讯飞贡献了15.85亿元的收入,在当期公司总营收中的占比为20.21%。

教育产品和服务、开放平台、运营商相关业务等板块之外,科大讯飞还涉足了信息工程、智能硬件、数字政府行业应用、汽车智能网联相关业务、智慧金融产品和解决方案等合计12个细分业务。

不过,在汽车智能网联相关业务、智慧金融产品和解决方案等业务板块中,科大讯飞的竞争实力并不强。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在2025年,我国智能汽车市场规模将接近万亿元的情况下,2022年全年,汽车智能网联相关业务仅为科大讯飞贡献了4.66亿元的收入,在当期公司总营收中的占比为2.47%。据了解,2022年汽车电子解决方案提供商生产商均胜电子(600699.SH)全年的收入已接近500亿元。

据中研普华研究,在2022年我国金融科技市场规模达到3958亿元的情况下,2022年全年,智慧金融产品和解决方案仅为科大讯飞提供了2.35亿元的收入,在当期公司总营收中的占比为1.25%。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竞争实力不强外,科大讯飞的部分细分业务板块未能实现盈利。2023年上半年,在教育产品和服务、开放平台、运营商相关以及信息工程等业务板块合计为科大讯飞贡献21亿元主营利润的情况下,当期公司的营业利润却出现了3702万元的亏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亏损金额更是高达3.04亿元。

科大讯飞半年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讯飞医疗就出现了1.1亿元的亏损,大幅拖累了公司的盈利。虽然2019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讯飞医疗接受了天正投资、共青城汇智、淄博集智等投资机构合计6.61亿元的投资,但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账面总额已不足6000万元。而受部分业务亏损影响,截至2023前三季度,科大讯飞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72亿元。

除了上述12个细分业务外,2023年来,科大讯飞还把星火大模型作为公司重要的产品进行开发。2023年10月-11月、2024年1月,公司多次在公开途径公布星火大模型的开发进度,并在2024年1月30日的发布会中称星火认知大模型V3.5部分功能已超过了GPT-4。

OpenAI在2022年1月推出GPT后不久,国内就开始了“百模大战”,腾讯、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争相公布了自身的大模型开发规划。截至日前,国内已上线的通用型大模型就有“星火大模型”“文心一言”“360智脑”等多款。

回首看,从GPT推出到国内的“百模大战”,通用型大模型如何落地商业化仍是个难题;而目前大模型巨大的算力投入也考验着参与者的资金实力。近期的投资者调研活动中,投资者就针对科大讯飞的星火大模型落地进行了提问。科大讯飞从公司的发展规模、签署的战略协议以及C端用户反馈情况来说明公司大模型的落地布局。

业务板块众多、高调开发大模型的科大讯飞,2023年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否有改善呢?

  利润不足 虽然2023年科大讯飞高调宣传公司开发的星火大模型,以及该大模型的商用落地情况;但据公司2023年业绩预告披露,2023年科大讯飞的盈利能力相较于2022年并无明显的改善。

据科大讯飞2023年业绩预告披露,2023年公司的净利润在6.45亿元-7.3亿元之间,相较于2022年有15%-30%的增长;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的扣非净利润仅在8000万元-1.2亿元之间,相较于2022年有71%-81%的下滑。如此算来,2023年科大讯飞获得的政府补贴等非经常性损益账面总额将超过5亿元。

其实,长期以来,政府补贴等非经常性损益在科大讯飞当期净利润中的占比均比较高。如2022年,在公司净利润为5.61亿元的情况下,当期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就有1.43亿元;2021年公司净利润为15.56亿元的情况下,科大讯飞的非经常性损益总额也有5.77亿元。

虽然长期以来,非经常性损益为科大讯飞贡献了重要的利润,但整体上,在公司收入呈现一定上涨趋势下,科大讯飞的盈利能力却有所下降。如2022年,虽然公司的收入较2021年有2.77%的增长,但当期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却出现了63.94%的下滑。在2022年,科大讯飞扣非净利润同比已下降57.31%的情况下,2023年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又较2022年下降了71%-81%。

面对大模型落地仍是难题、公司盈利能力有所下滑的情况,投资者也用实际行动给出了其对公司未来的看法。自2023年6月,科大讯飞因大模型概念大热,公司股价最高上涨至81.9元/股后,科大讯飞的股价就呈现明显的下跌趋势,最低下跌至37.4元/股,其股价已接近2023年初公司股价大幅上涨前的水平。

春节后,因Sora概念大热,科大讯飞的股价较年前相比有了25%以上的上涨,但目前公司的股价还仅在53元/股附近,较81.9元/股的峰值相比仍有35%左右的下跌。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科大讯飞的高股价因市场逐渐回归理性而回落,但公司的实控人刘庆峰及其一致行动人中科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及第一大股东中国移动(600941.SH)却在公司股价因AI概念大热时,股价处于高位时,通过大宗交易、集合竞价的形式合计变现了公司近37亿元的股份。

其中实控人刘庆峰通过大宗交易在8月14日,一次就减持了公司1.73%的股份,交易总对价近23亿元。据科大讯飞披露,刘庆峰此次减持的目的主要是偿还其此前参与公司定增所借的23.5 亿元借款,以缓解刘庆峰股权质押的压力。

不过,在减持后的投资者调研活动中,投资者仍对刘庆峰在公司发布大模型前后减持的情况提出了一些质疑,公司从刘庆峰对科大讯飞的发展信心以及半年报发布时间点等角度,说明刘庆峰为何选择该时间点减持。

为了提振市场信心,近期监管层拟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的考核之中,作为一家国资控制的混合制企业,如何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增加投资者的回报,这或许才是公司市值能稳定增长的关键。(思维财经出品)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责任编辑:李晓光

头条阅读

最热资讯

精彩推荐

共工新闻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共工新闻:XXX(署名)”,除与共工新闻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共工新闻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共工新闻)”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共工新闻(共工新闻社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共工新闻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共工新闻提意见:Vgong@vip.qq.com


海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