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移动新媒体

共工财经局 :拉卡拉、富友支付合计被罚没80.67万,前者涉将境内外汇转移境外等

2024-03-06 来源: 共工财经局

本月初,国家外汇局官网接连披露两份支付机构处罚文书,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拉卡拉)和上海富友支付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富友支付)同日受罚。

据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拉卡拉违法事实包括三项:违反规定将外汇汇入境内、违反规定将境内外汇转移境外、未按照规定报送财务会计报告、统计报表等资料。拉卡拉被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市分局给予警告,并处13.81万元罚款,没收违法所得1105.55元,合计罚没13.91万元。

富友支付因“违反规定办理经常项目资金收付”被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没收违法所得17539.13元,罚款65万元。

拉卡拉、富友支付合计被罚没80.67万元。

从处罚文书指向的违法行为类型来看,上述两家机构均踩雷一类“红线”,即违反了“支付机构应尽职核验市场交易主体身份的真实性、合法性。为市场交易主体办理的外汇业务应当具有真实、合法的交易基础,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得以任何形式为非法交易提供服务。支付机构应对交易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其与外汇业务的一致性进行审查。”

此次处罚还有两个重点,首先2023年全年,支付机构涉及的外汇业务罚单仅一两张,因此两家支付机构外汇罚单同日公开比较罕见;其次外汇业务罚单处罚一直较严,这次拉卡拉的罚款倍数超过120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监管部门的处罚力度。

虽然与银行保险机构相比,外汇局对支付机构违法行为罚单数量相对较少,但近年来处罚力度不断提升,罚款与没收违法所得金额的比例相对较高。

除了拉卡拉此次罚款倍数超过120倍外,富友支付的罚款倍数超37倍。虽然拉卡拉的罚没金额少于富友支付,但业内人士指出罚款倍数具备一定参考性,是重要的处罚指标之一。外汇相关规定显示,部分条例明确罚款倍数挂钩违法所得,“5倍”通常是罚款倍数的最高上限。不过也有条款规定罚金不挂钩违法所得,且罚金不低。以拉卡拉和富友支付所涉的处罚依据为例,金融机构办理经常项目资金收付,未对交易单证的真实性及其与外汇收支的一致性进行合理审查的,由外汇管理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例如外汇局去年对首信易开出一张“没收违法所得0.33元、罚款6.16万元”的罚单,创造了超过18万倍的罚款倍数,而该公司违法事实与拉卡拉上述违法事实相同。

官网介绍,拉卡拉成立于2005年1月,首批于2011年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2019年4月25日登陆深交所,是国内首家数字支付领域上市企业。拉卡拉的前三大股东分别为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孙陶然、天津鹤鸣永创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持股比例分别为26.14%、6.91%、3.76%。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拉卡拉及其分公司还多次被央行及分支机构处罚,累计被罚款金额超1200万元。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去年8月,拉卡拉因触及反洗钱红线,被央行罚款875.4万元。

业绩方面,拉卡拉近期披露的2023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全年公司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4亿元-6.6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4.37亿元,相比去年预计增长18.77亿元-20.97亿元。公告显示,净利润增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受资金退还事项影响导致产生亏损,若剔除上述因素影响,公司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速约为45%–118%。

富友支付成立于2011年7月,注册资本3.6亿元,第一大股东为上海富友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达96.49%;另一股东为上海添资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持股比例3.51%。

富友支付最近一年来也是多次被罚。例如去年11月,富友支付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或者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假名账户”,被央行上海市分行罚款455万元。同时,时任该公司董事长张某群因对上述违法行为负有责任,被罚款8.5万元。

自2015年1月支付机构为跨境电商交易双方提供外汇资金收付及结售汇服务开闸以来,跨境贸易市场持续升温。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支付服务商也积极布局跨境支付赛道。业务开闸扩容的同时,合规性的监管也在跟进。2023年,第三方支付机构罚单数量超20张,合计罚没金额超60亿元,与2022年同期相比罚金有所增加。今年以来,从央行多地分行相继发布的行政处罚公示信息看,已有多家持牌第三方支付机构违规被罚,涉及银盈通支付、金运通支付、山东电商等多家支付机构。

1月2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强调,要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强化外汇领域监管全覆盖。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和响应机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和预期引导,防止形成单边预期和市场超调,切实维护外汇市场稳定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守住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底线。

责任编辑:李晓光

头条阅读

最热资讯

精彩推荐

共工新闻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共工新闻:XXX(署名)”,除与共工新闻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共工新闻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共工新闻)”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共工新闻(共工新闻社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共工新闻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共工新闻提意见:Vgong@vip.qq.com


海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