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移动新媒体

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商业航天发展按下“加速键”

2024-03-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作为新增长引擎之一,“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商业航天”是具有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具有高技术、高风险、高效益和长周期的特点。

  我国商业航天市场潜力巨大,将成为万亿元级的新兴产业。那么,到底什么是商业航天?它都包括哪些应用场景?我国的商业航天发展如何?一起了解↓↓↓

商业航天是利用商业模式

运营的航天活动

  近年来,随着中国空间站的建成运营,我国掀起了又一波航天热。可能很多人对中国航天产业的印象都是,发射卫星火箭是“国家队”才能干的事儿。其实,商业航天确实离不开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政策,但商业航天又有自己的成长模式,来看看到底什么是“商业航天”。

  商业航天是指利用商业模式运营的航天活动,旨在通过商业市场的方式开展航天技术和服务的研发、制造、发射和应用。

  前不久发布的《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3年)》显示,2023年我国共实施了67次航天发射,其中有26次商业发射,发射成功率达96%;共研制发射120颗商业卫星,占全年研制发射卫星数量的54%。

  中科宇航力箭系列火箭总设计师 杨毅强:我们发展商业航天,不管是火箭卫星的研发制造服务,核心的一条就是紧盯市场需求,第二是要提供更经济更可靠的服务。所以对火箭来讲,一定要在短期内,突破各种核心技术,把发射的价格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

商业航天为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商业航天是新质生产力最典型的代表之一。那么,商业航天为什么能被叫作新质生产力?我们再来听听专家的说法。

  专家表示,经过近10年发展,我国商业航天发展迅速。在技术层面,多款商业火箭成功入轨,由商业公司研制的卫星取得多个国际和国内首次技术突破。在产业链方面,我国已初步形成了面向商业航天的火箭总装总测、卫星研产、卫星数据应用为一体的产业链。

  银河航天首席科学家 张世杰:航天从出现以来就一直是作为先进生产力,或者叫做新质生产力的代表。进入到商业航天之后,以市场化的手段来促进商业航天更进一步,以可用、易用、用得起的方式进入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进一步带动了国民经济发展,形成了新的生产力。

我国商业航天发展迅猛

迎来新机遇

  目前,商业航天在我国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商业卫星是商业航天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这些卫星可应用于通信、遥感、导航等多个领域。那么,商业航天已经取得了哪些进展呢?我们先从一颗卫星说起。

  “涪城一号”是2023年6月发射升空的一颗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卫星,和国家主导研制发射的“嫦娥”“北斗”等一系列卫星不同,“涪城一号”是一颗以商业模式研发、制造、运营的,以四川绵阳市涪城区命名的卫星。目前,在我国像“涪城一号”这种在轨的商业卫星已经超过350颗,它们是我国商业航天领域的重要组成。

  商业卫星的发射越来越密集,对商业火箭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由此,也推动了我国商业运载火箭的蓬勃发展。2024年1月11日,由东方空间研制的“引力一号”首飞成功,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不仅大幅提升了我国固体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也丰富了我国运载火箭型谱。

  1月23日,由中科宇航研制的“力箭一号”遥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采用“一箭五星”的方式,顺利将5颗商业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力箭、朱雀、快舟、双曲线、谷神星等系列商业运载火箭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商业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

或今年常态化发射

  除了卫星、火箭,发射场的建设也是商业航天产业中重要的一环。2023年年底,在海南文昌,毗邻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的一片工地上,建起了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

责任编辑:董勇_GD002

头条阅读

最热资讯

精彩推荐

共工新闻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共工新闻:XXX(署名)”,除与共工新闻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共工新闻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共工新闻)”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共工新闻(共工新闻社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共工新闻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共工新闻提意见:Vgong@vip.qq.com


海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