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移动新媒体

全球上亿台新能源车,正催生充电桩出海大产业

2024-02-26 来源:中访网

撰文 | 冯叶

特约研究员 | 廖阳勇

龙年新春刚过,国内新能源车企就已“剑拔弩张”。

先是比亚迪,将秦PLUS/驱逐舰05荣耀版车型价格打到7.98万元;随后,五菱、长安等车企也陆续跟进,挑战意味十足。而除降价之外,比亚迪、小鹏等一众新能源车企也加注出海,在欧洲、中东等市场的基础上,着重于今年开拓北美、拉美等市场。新能源出海,已成滚滚之势。

在近年激烈的竞争态势下,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的早期阶段,步入市场驱动的增长阶段。

随着新能源汽车(EV)普及,嵌合在其产业版图中的充电市场也迎来了新机遇。

当前,影响普及EV的三个关键因素分别是:综合持有成本(TCO)、续航里程以及充电体验。行业认为,普及电车的价格线约为3.6万美元,里程线为291英里,充电时长上限是半小时。

伴随技术进步与电池成本的下降,新款EV的综合持有成本与续航里程均有下降。目前,美国BEV售价只比汽车平均售价高7%。根据电动车研究公司EVadoption数据,2023年,美国在售BEV(纯电动汽车)里程走势平均数已达302英里。

阻碍EV普及的最大障碍,是充电市场的缺口。

充电桩数量不够、快充在公充桩中占比不高、用户充电体验不佳,充电基础设施跟不上EV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据麦肯锡调研,“充电桩和加油站一样普及”已经成为消费者考虑购买EV的主要因素。

10:1,是欧盟为EV车桩比设定的2030年目标。但除了荷兰、韩国与中国外,全球其它主要EV市场车桩比高于这个数值,甚至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美国、澳大利亚两大EV市场的车桩比预计还将持续上升。

此外,报告显示,尽管荷兰、韩国的充电桩总量保持和EV一致增长,但它们牺牲了快充比,这会导致快充缺口,难以满足用户对充电时长的要求。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许多国家都期望能通过推动EV普及拉动充电市场发展,但这会造成短期内充电投资不足。充电站的投资规模、后续维护、设备升级和软件更新都需要持续大量投入,前期重视不够,导致了当下充电市场发展不均衡、不成熟的局面。

当下,充电焦虑,已经取代里程与价格问题,成为EV普及最大的障碍。但,这也意味着无限的潜力。

按相关预测,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将超过7000万辆,保有量将达到3.8亿辆,全球年度新车渗透率有望触及60%。其中欧美等市场正快速增长,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亟待爆发。全球新能源车的爆发,给中国充电产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霞光社ShineGlobal旗下咨询服务品牌霞光智库,基于相关行业数据和用户调研,从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深入分析欧洲、美国、东南亚三大市场的充电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结合充电产业出海企业代表进行案例分析与解读,正式发布《充电产业出海研究报告》,期望从全球化视野洞察充电市场,为行业内出海企业赋能。

欧洲陆路交通领域的能源转型迅速,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之一。

目前,欧洲的EV销量及份额正迎来双升。欧洲EV销量渗透率从2018年不足3%,增长至2023年的23%,势头迅猛。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欧洲将有58%的汽车是新能源车,数量将达5600万辆。

根据欧盟零碳排目标,2035年将全面停售内燃机汽车。可以预见,欧洲新能源车市场受众将从早期尝鲜人群过渡到大众人群,EV整体发展阶段良好,正迎来市场拐点。

欧洲充电市场发展并未跟上EV普及的速度,充电目前仍是油改电的主要阻碍。

从数量上看,欧洲EV销量占比全球超三分之一,但充电桩数量只占全球不足18%。欧盟历年充电桩增长率,除2022年持平外,均低于EV增长率。目前,欧盟27国约有63万可用公共充电桩(AFIR定义),但要达到2030年碳减排50%的目标,充电桩数量至少需达到340万个,才能满足EV增长的需求。

从地区分布看,欧洲各国充电市场发展不均衡,充电桩分布密度主要集中在荷兰、法国、德国、英国等EV先行国家。其中,荷、法、德三国的公共充电桩数量在欧盟中占比达60%。

欧洲人均充电桩数量的发展差异则更为明显。按照人口和面积计,荷兰充电桩密度远超其它欧盟国。此外,国家内部的地区充电市场发展也不均衡,人口集中地区的人均充电功率反而更低。这种分布不均是阻碍EV普及的重要因素。

不过,充电市场的缺口也会带来发展机遇。

首先,欧洲消费者更在意多场景充电的便捷性。因为欧洲城市老区居民没有固定室内车位,不具备安装家充的条件,消费者只能在夜间使用路边慢充充电。调研显示,在意大利、西班牙和波兰,有一半消费者都倾向于在公共充电站和工作场所充电。这意味着厂商可以聚焦拓展充电场景,提升其便捷度,满足用户需求。

其次,目前欧洲DC快充建设滞后,快充、超快充会成为市场突破口。调研显示,大部分欧洲国家一半以上的用户只愿意为公共充电等待40分钟以内。增长型市场如西班牙、波兰和意大利的用户耐性最低,超过四成用户希望在20分钟内充至80%。但传统能源企业背景的充电运营商主要集中建设AC站点,快充、超快充存在缺口,会在未来成为各大运营商的争夺焦点。

整体来看,欧盟关于充电基础设施的法案完备,各国都鼓励充电站投资,主要市场政策体系完善。当前欧洲充电市场百花齐放,共计有数百个大小充电网络运营商(CPO)和充电服务提供商(MSP),但其分布极为分散,前十名的CPO市场份额合计不足25%。

未来,预计会有更多厂商加入竞争,其利润空间也会开始显现。出海企业可以找准定位,利用经验优势填补市场缺口,但同时,挑战也与机遇并存,需要着重关注欧洲的贸易保护及本地化问题。

自2022年起,美国新能源车增长已经提速,2023年保有量预计将达到500万辆,但整体来看,500万在美国乘用车总数中占比不足1.8%,其EV进程落后于欧盟及中国。按零碳排路线目标,美国到2030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需超过一半,保有量需超过3000万辆,占比12%。

EV进程缓慢,导致了充电市场的不完善。截至2023年底,美国共有16万个公共充电桩,相当于平均每州仅3000个,车桩比近30:1,远高于欧盟平均13:1和中国7.3:1的公充车桩比。要满足2030年EV保有量的充电需求,未来七年美国充电桩的增长率需要提高3倍以上,即平均每年增加至少5万个充电桩,特别是DC充电桩数量需要增加近1倍。

美国充电市场,呈现出了市场分布不均衡、公充可靠性差、充电不平权三大主要问题。

第一,美国各地充电分布极不平衡,充电桩数量最多和最少的州相差4000倍,人均充电桩最多和最少的州相差15倍。充电设施数量最多的是加州、纽约州、德州、佛罗里达和麻省,仅麻省和纽约州与EV增长匹配度相对较好。对长途出行首选驾车的美国市场而言,充电桩分布不足局限了EV发展。

第二,美国充电用户满意度持续降低。华盛顿邮报记者在2023年年底暗访了洛杉矶126个CCS快充站(非特斯拉),遇到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充电桩可用率不高,充电兼容问题突出,以及付费体验较差。2023年的调研显示,全美平均有20%用户遇到充电排队或充电桩损坏的情况,消费者只能直接离开,再找别的充电站。

美国的公充体验离用户预期依旧很远,可能成为除法国外充电体验最差的主要市场之一。随着EV普及,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与充电落后的矛盾只会更加明显。

第三,白人富有社区与其它社区享有的充电权并不平等。目前美国EV发展尚处于早期,从主销车型和2024新款车型来看,EV的主要消费者还是富裕阶层。数据显示,70%的充电桩分布于最富有的县,96%分布于白人为主的县。尽管政府在EV和充电政策上向少数族裔、贫困社区和乡镇地区等倾斜,但成效暂不显著。

为了解决EV充电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美国接连推出了法案、投资计划,并设立各级政府补贴。

美国能源部和交通部于2023年2月联合发布《美国国家电动汽车基础设施标准和要求》,对充电站的软硬件、运营、交易和维护各方面设定了详细的最低标准规范。满足规范后,充电站就有可能获得资助补贴。联邦政府基于历次法案,设立了多项充电投资计划,交由联邦各部门每年将预算分配给州政府,再由州政府分配给地方。

目前,美国充电市场仍处于早期扩张阶段,仍不断涌现新进入者,尚未形成稳定的竞争格局。美国公充网络运营市场同时呈现头部集中&长尾分散两种特征:AFDC统计,截至2024年1月全美共有44个充电运营商,67%的充电桩属于ChargePoint、特斯拉和Blink三大CPO,其它CPO规模与之相比差距较大。

中国产业链入局美国,或许能解决当前美国充电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但和新能源汽车一样,由于地缘政治风险,除非在美国本土或墨西哥建厂,中企很难打入美国市场。

在东南亚,每三人就拥有一辆摩托车。电动两轮车(E2W)已经占据市场太久,但其汽车市场尚处于发展期。

促进新能源汽车普及,意味着东南亚市场要直接跳过汽车普及阶段。2023年东南亚70%的EV销量来自于泰国,是该区域的EV头部市场,2030年有望达成30%的EV销售渗透率目标,成为除新加坡外最早步入EV成熟阶段的国家。

但目前,东南亚EV价格仍远高于油车,如何让无车一族在首次买车时就选择EV?如何推动EV和充电市场同步发展?新能源企业在东南亚面临的挑战远比成熟市场更严峻。

东南亚各国EV市场特征差异较大,按汽车市场成熟度和EV市场的起步先后,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这块汽车成熟市场,其EV发展重点是替换油车,EV销量天花板明确;第二类是处于增长后期的泰国汽车市场,其EV销量大、增速快,有望成为除新加坡外最早迈入EV成熟阶段的国家;第三类则是起步晚、规模小的印尼、越南和菲律宾市场,但因其人口红利和经济发展,长期EV市场有巨大潜力。

由于EV发展阶段不同,各国在充电政策及目标的制定上也有差异。

2021年,马来西亚制定了2025年建成1万个充电桩的目标。马来西亚的充电建设采取开放市场竞争的策略,随着充电桩不断增加,需要统一CPO的服务标准,建立充电网络一体化查询平台。

截至2024年1月,马来西亚拥有超过2千个充电桩,目标完成率20%,其中DC快充数量占比20%。这些充电桩大部分集中于马六甲海峡沿岸,其中大吉隆坡和围绕首都的雪兰莪州的充电桩数占全国60%。和东南亚其它国家的情况类似,充电建设分布也不均衡,高度集中于人口密集的大都市。

印尼政府委托PLN国电进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而PLN也发布了2025年和2030年测算后的充电桩和换电站数量目标,但其建设进度一直落后于目标,也落后于EV增长,尤其在2023年BEV销量增长提速后,车桩比陡增。充电基础设施恐成印尼EV发展的最大阻碍之一。

泰国E4W和E2W的保有量占比都非常小,以BEV为主,而全国有一半的乘用车及7成BEV集中在大曼谷,因此充电基础设施目前也集中在曼谷和周边区域。截至2023年9月,泰国已有8702个充电桩,有十多个CPO参与,因而尽管EV销量猛增,车桩比仍达到10:1的良好水平。

事实上,泰国从站点布局、DC占比、市场架构、建设进展各方面均有合理规划,其充电建设将成为普及EV的有力支持。

东南亚汽车市场基础较差,EV发展仍处于相当早期的阶段,虽然预期未来几年将有较高增长,但政策环境、消费市场前景都尚不明朗,距离真正的EV普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对于出海企业而言,更有前景的领域在于E2W换电。

E2W在东南亚的发展走势一路向好。据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2030年东南亚渗透率将达30%,早于电动汽车步入市场成熟阶段。对比EV,东南亚具备更好的E2W市场基础和工业基础,E2W发展前景相较更明朗。

更加适合出海企业的路径是成为供应商,而非直接下场竞争。

印尼近两年已有数个E2W换电的创业公司获得大额投资,其中也不乏中国背景的资方,在高速增长且高度分散的换电市场,充当“卖水人”,风险更可控,收益更明确。而且换电是重资产行业,成本回收周期长,在全球贸易保护风潮下,未来不确定,也不适合直接参与投资建设。

与本地主流企业合资建立硬件组装代工换电生产线、外包软件平台开发和建设等B2B服务,是充电领域主要的中企出海机会。

全球充电市场均在发展期,出海企业的机会在哪里?

充电桩产业链条上游为充电桩设备制造商,中游为充电桩制造,下游为充电运营商。

上游充电设备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行业充分竞争。目前国内充电桩设备生产领域的相关公司数量超过300家,供应商数量多,市场高度分散,上游企业议价空间有限,企业毛利率较低。

在中游,主要分为充电桩设备和建设两大类玩家。在设备端,主要包括直流充电设备生产商、交流设备生产商,以及无线充电设备、换电设备、车载充电机等设备。在建设端,主要为充电站EPC项目。中游充电桩制造行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目前国内充电桩制造领域供应商数量已超过300家。

在充电桩产品上,出海企业有较强的性价比优势

责任编辑:共工社

头条阅读

最热资讯

精彩推荐

共工新闻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共工新闻:XXX(署名)”,除与共工新闻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共工新闻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共工新闻)”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共工新闻(共工新闻社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共工新闻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共工新闻提意见:Vgong@vip.qq.com


海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