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移动新媒体

企业是创新主体,高校又该何为?

2023-12-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观点摘要

  高校要实现“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问题真解决”,就需要全面提升需求问题引导的创新策源,全面提升校企合作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能级

  要探索企业出题、高校“揭榜挂帅”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组织新范式,聚焦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升级发展中的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的技术问题,推动中长期科研攻关

  高校可围绕产业升级发展的真实场景和需求,发挥基础研究深厚以及多学科交叉的育人优势,逐步形成高校、领军企业协同育人的新局面,并在攻关实践中培养战略科学家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催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当下,要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推动形成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2022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要求高校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加强有组织科研,加快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变革,更好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更高质量、更大贡献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这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新一阶段高校的科技创新工作的破题明确了方向和要求。

  准确把握“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内涵

  当下,各类创新主体都承担着推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责任。有人或许会问:既然企业是创新主体,那么高校的定位又是什么?该做什么?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才能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国家繁荣、人民幸福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高校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内涵,方能协同支撑建设由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牵引的新型国家创新体系,与创新企业协同人才资金创新产业全链条融合。

  因为,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从根本上为企业创新提供长远支撑。企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科技创新的主要需求者、积极推动者、要素集成者和重要管理者。企业也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既是集聚科技创新要素的天然载体,同时也是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主体。

  高校要支持以科技领军企业牵头主导、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建设,支撑发挥我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与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提升关键技术和产品国产化替代水平。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学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陈海波与华为公司深入合作,为操作系统研发提供支撑,助力提升中国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

  我们通过课题研究发现,现有200多位在世诺贝尔科学奖得主中,有30多位都有与企业合作乃至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其中不少学者通过创办企业促进基础研究转化。比如,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哈佛大学教授沃尔特

责任编辑:共工社

头条阅读

最热资讯

精彩推荐

共工新闻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共工新闻:XXX(署名)”,除与共工新闻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共工新闻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共工新闻)”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共工新闻(共工新闻社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共工新闻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共工新闻提意见:Vgong@vip.qq.com


海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