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进促稳”思维,读懂中国经济
年末,是研判经济形势的关键时期,筹划未来的关键节点。 形势形势,既要看形,更要看势,“形”是当前,“势”是长远,“势”要看理念如何转化为行动、蓝图如何转变为现实。 中国经济,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很多机会窗口,往前进一步,抓住了、干对了,就能事半功倍。 站在年末回头看,在2023这样变乱交织的一年,中国经济还是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靠的,就是主动作为。 只有做到“进”,才能以进促稳,中国经济,才能真正行稳,致远。 过去这一年,在很多关键性的领域,蜕变,正在发生: ||根据权威机构发布的报告,今年,中国创新指数连升3名,成为唯一进入前10的发展中国家。 ||当世界开放指数来到2008年以来的第二低之际,中国的开放指数从2012年的0.7107跃升至0.7517,提高了5.7%。 ||百胜、苹果等行业巨头,今年前三季度在中国市场的业绩指标都创下新纪录,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称,全球化工生产都在下降,只有中国除外。 这样的蜕变,正对冲着外部一些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 谭主收集了今年以来11400篇外媒与中国经济相关的报道,对这些报道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每个⽉外媒唱衰中国经济的点各不相同: 几乎任何短期波动的指标都是他们唱衰的依据。现实是,很多指标,在短期波动后,已经逐步趋于稳定: ||最近,世贸组织下调2023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但11月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进出口总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 ||在经合组织指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下降的同时,不少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投资,却在上升。 实际上,一些指标的短期波动在所难免,要看到哪些领域发生质的变化,才能看清中国经济的大势。 过去一年,能源转型,以及能源转型对整体经济转型的推动,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样本。 要知道,人类的文明进步史也是一部能源转型和变革的历史。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驱动了人类过去的工业化,并使得数十个国家先后实现了现代化,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到了2022年,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12%的背景下,全球能源转型投资却创历史新高,达1.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9%,较2019年增长70% 责任编辑:共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