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芯微试图突围“国产内卷” 业绩下滑布局新品量产
《投资者网》蔡俊 纳芯微(688052.SH,下称“公司”),正迎来密集的机构调研。 作为一家聚焦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集成电路研发和销售的集成电路设计的企业,今年前三季度,纳芯微营业收入超10亿元,同比下降21.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1亿元,同比下降203.65%。收入构成上,信号链、电源管理、传感器的占比分别为55%、32%、12%。 公司表示,业绩下滑主要受客户去库存行为影响和终端市场需求疲软,各项费用开支也持续上升。同时,报告期内公司还摊销股份支付的费用。若剔除,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的归母净利润625.49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0.57亿元。 虽然公司的业绩仍完全好转,但公司在调研时披露,隔离驱动产品已在部分新能源客户的应用中实现量产。资料显示,公司主营模拟芯片,核心客户有比亚迪、大众、东风、五菱、长城等汽车企业。 海外大厂的冲击 半导体产业周期下行,大小厂家经历着寒冬时刻。 今年上半年,纳芯微营业收入7.24亿元,同比下降8.8%。其中,信号链和电源管理分别为4.1亿元、2.26亿元,各自同比下降22.27%、0.79%。 很明显,信号链产品的收入下滑拖累公司整体业绩。该板块产品包括线性、隔离、转换器、接口等种类。其中,隔离类和信号调理类是拳头产品,种类多且全,技术和出货量处于国内龙头地位。 实际上,两大产品均是公司起家之本,下游应用也从消费电子逐渐向汽车电子和工业延展。受益于国产替代和下游需求高增长,公司的业绩曾因此受益。 不过,海外大厂的产能恢复对公司已构成明显的挑战。 从当下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根据市场研究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数据,全球范围内,隔离类产品依旧以欧美日厂家为主导。美国的TI(德州仪器)、Silicon Labs(芯科科技)、ADI(亚德诺半导体)、博通公司以及德国英飞凌等头部厂家合计市占率超40%,纳芯微占5.12%。 这里面,模拟芯片巨头TI不仅产能逐步释放,且具有相对压倒性的规模优势。今年以来,TI扩产约40%,并有意进行价格战,主要面向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和工业。 换言之,纳芯微正面承受着TI扩产和价格战的压力。今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42.83%,较2022年的50.01%有明显下滑。 压力之下,调整呼之欲出。今年11月,纳芯微接受机构调研时披露,带保护功能的隔离驱动产品已在部分新能源车应用中实现量产,并认为该类产品将逐步替代光耦驱动。 之前,光耦驱动曾有过一轮技术升级,主要引入数字化概念,使用简单且减少系统功耗。不过,此类产品的缺点也很明显,即隔离性能与可靠性不高,共模干扰抑制能力较差。而纳芯微的隔离驱动产品,意在解决光耦驱动的缺点,若下游客户认可并采购,公司或有所机会。 传感器蛋糕怎么拿 当信号链产品遭遇挑战时,纳芯微开始加大传感器的比重。 今年上半年,公司传感器实现销售额0.83亿元,同比上涨131.74%,占当期收入的11.5%。该类业务,产品涵盖磁电、压力和温湿度等种类。其中,用于汽车三电领域的磁电传感器是业务增长的加速器。 根据今年半年报,纳芯微的磁电传感器从2022年中开始量产,并于今年释放销量。第三季度,公司推出基于TMR(隧道磁阻)的超低功耗磁开关产品。该类产品的特征,为提供高精度的数字位置解决方案。 实际上,纳芯微赶上了磁电传感器的“风口”。早前,该类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业电控、光伏逆变器和消费电子等领域。伴随电动汽车崛起,对上游该类产品的需求大增。观研报告网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该类产品的规模超26亿美元,汽车电子16亿美元,占比61.5%。 新增的蓝海市场蛋糕,引众多厂家争夺。磁电传感器的海外大厂有Allegro、Honeywell和Melexis,国内有圣邦股份、成都芯进电子、灿瑞科技、上海矽睿科技和纳芯微等。 以全球龙头Allegro为例,旗下磁电传感器的功能,覆盖电流感应、接口、光子学、位置、速度、开关等。与之相比,纳芯微的同类产品功能还有待丰富。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国内模拟芯片第一梯队的圣邦股份身上,其同类产品的功能以温度为主。 因此,想拿到蓝海市场的蛋糕,产品的种类丰富性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技术的提升。 这方面,纳芯微开始针对压力类产品研发,并开发出首颗车规级MEMS压力传感器。该类产品基于MEMS工艺开发,涵盖表压、绝压和压差等细分领域。此前,同类产品主要依赖进口,如博通、博世、STM和TI等海外厂家,美泰科技、士兰微等国内厂家也有所产品。公司与其他国产的不同,在于产品应用于汽车电子,后续订单将决定产品的销售额。 突围国产内卷 模拟芯片的国产替代,正走入深水区。 水区之深,在于国产厂家内卷。一方面,厂家数量众多,导致市场竞争激烈。另一方面,海外头部厂家占据高端领域,国产厂家以中低端为主,主要面向消费电子,以及部分汽车电子。 因此,纳芯微要走出国产内卷,更高性能的产品投放市场是必由之路。换言之,研发投入不可缺少。 今年前三季度,圣邦股份、思瑞浦、纳芯微等模拟芯片厂家的研发费用分别为5.5亿元、3.77亿元、4.99亿元。具体构成方面,今年上半年三家企业的研发职工薪酬各自为2.17亿元、1.61亿元、1.32亿元。 有了投入,有成果才能看到研发转化。截至今年上半年,圣邦股份、思瑞浦、纳芯微等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63件、81件、43件。报告期内,思瑞浦、纳芯微分别申请40件、18件,各自获得9件、10件。 而研发有成果后,就是逐步规划测试和量产,原材料的供应至关重要。截至今年上半年,圣邦股份、思瑞浦、纳芯微的原材料货值分别为6.42亿元、2.3亿元、2.58亿元,对应减值准备0.86亿元、22.6万元、398.96万元。 库存方面,纳芯微的去化压力小于可比企业。截至今年上半年,圣邦股份、思瑞浦、公司的库存商品分别为3.93亿元、0.5亿元、3.1亿元,对应减值准备1.34亿元、0.13亿元、0.23亿元。 一边是自主研发,另一边纳芯微也以外延收购的方式丰富高端产品线。 今年7月,纳芯微公告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昆腾微的33.63%股权,且公司目标包括寻求控股权,但需与昆腾微的其他股东达成意向。资料显示,昆腾微主营信号链产品,与公司业务有所重叠和协同,面向音频领域,客户群有JBL、飞利浦、特斯拉等。(思维财经出品)■ 责任编辑:共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