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风暴中,短剧往何处去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孟倩 发于2023.12.4总第1119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都在观望、等待和焦灼,下一步怎么玩?” 一位刚刚进短剧行业群没几天的从业者在群里发出疑问。有人在群内回复,即便没有近日严厉的“整治”,目前“那种玩法”也不可能长久,所谓的“短平快模式”迟早会让人审美疲劳。 “7天写完剧本”“一周拍完100集”“24小时充值千万、8天流水破亿”,短短几个关键句,似乎足以简化概括外界滤镜中的“短剧财富神话”。中信建投研报指出,微短剧行业的月充值金额已从今年6月份的4000万元增长至10月份的6000万元,预计全年将达到200亿元至300亿元,已相当于中国电影票房一半的体量。 这种单集时长仅有一两分钟,整部剧在80到100集的小程序短剧,通过霸道总裁、无敌战神等剧情引发追剧热潮。但热潮背后,是新一轮的资本游戏:吸金无数的微短剧成本却只有几十万元,吸引用户充值后再滚动投流。这样一套标准的加杠杆、滚雪球式资本运作,让不少人动了心思,试图捞一笔快钱。 监管的警钟已经敲响。11月16日,由咪蒙团队制作的小程序短剧《黑莲花上位手册》(以下称《黑莲花》)上线,凭借高频反转的剧情受到高度关注。两天后,《黑莲花》遭全网下架。11月21日,微信、快手、抖音相继发布《下架<黑莲花>》的公告。公告指出,该剧下架原因为“渲染极端复仇、以暴制暴的不良价值观,混淆是非观念,破坏平台良好生态”。 在《黑莲花》上线前一日,监管靴子落下。11月15日,国家广电总局宣布启动为期一个月的专项短剧治理工作。此外,还将从7个方面加大对网络微短剧管理力度、细化管理举措,包括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研究推动网络微短剧App和“小程序”纳入日常机构管理;建立小程序“黑名单”机制、网络微短剧推流统计机制等。 “行业野蛮生长的周期,已经到了尾声。”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监管加强后,微短剧行业需要走向规范,同时给虚火降温,劝退只想捞快钱的参与者。 流量为王的生意 犹豫了几个月,从事广告行业十余年的导演唐叶还是没能按捺住跃跃欲试的心,下场制作了从业生涯中的第一部小程序微短剧。 9月,唐叶拿着不到30万元的投资,带着15个人组成的剧组,前往某三线城市拍摄了一周,成功制作出来投资人指定的“战神”题材微短剧。唐叶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这次是在师弟的劝说下,找到了一个“投资大佬”,这位投资人愿意投入300万元支持10部微短剧。唐叶接下了其中一部,但拍摄时,仍然无法摆脱内心的那种感觉 责任编辑:共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