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移动新媒体

阳光保险业绩回暖背后的隐忧

2024-09-13 来源:共工新闻网

出品|华博商业评论

近日,阳光保险发布了2024年上半年业绩公告。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阳光保险实现总保费收入764.6亿元,同比增长12.8%;实现保险服务收入314.9亿元,同比增长4.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4亿元,同比增长8.6%。

而在2022年至2023年,阳光保险虽然保费收入保持正增长,但是净利润分别下滑了17.03%、16.82%,净利润总额从2021年的58.83亿元下滑至2023年的37.38亿元。在经历2年净利润下滑后,阳光保险的净利润终于迎来回升。

不过,阳光保险回暖的业绩背后仍存在隐忧。

 

01

  寿险向上,财险向下

财报显示,阳光保险旗下的寿险业务成为了其重要的增长动力。阳光人寿2024年上半年实现总保费收入517.6亿元,同比增长12.9%;上半年新业务价值37.5亿元,同比增长39.9%。截至2024年6月30日,有效客户数1,235万。

分渠道来看,个险渠道增速最快,报告期内实现保费收入136.85亿元,同比上升25.5%;而银保渠道仍是寿险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报告期内实现保费收入340.13亿元,同比上升9.5%,其中新单保费同比下滑16.9%,续期保费则同比增长38.8%。

保险销售团队方面,传统营销队伍活动人力同比实现正增长,活动人均产能为2.4万元,同比提升7.8%;新增人力同比增长24.5%,新人活动人均产能1.9万元。截至2024年6月底,阳光人寿的精英队伍为2,489人,同比增长45.9%,活动人均产能6.9万元,同比增长19.6% ,是整体个险队伍的2.4倍。

据悉,为了应对人身险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保险公司费用管理粗放,导致实际费用超出了产品报备时的水平,出现“报行不一”的问题,去年8月,监管部门就提出了“报行合一”,推动保险行业降费增效。

“报行合一”既为保险企业带来了费率下降,销售人员积极性降低等挑战,但也带来了机遇。例如国泰君安研报指出,阳光人寿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报行合一”带来费用率的有效管控。

不过,阳光保险的财险业务却遭遇了利润大幅下降。阳光财险上半年实现保险保费收入246.5亿元,同比增长12.4%;实现承保利润2亿元,综合成本率为99.1%;净利润为5.05亿元,同比下降38%。

阳光保险解释称,承保利润变动主要是由暴雪、冻雨、超强台风等极端自然灾害影响所致,且灾害主要集中于公司保费规模集中度较高的地区。频发的自然灾害给阳光财险带来了不小的赔付压力。

 

02

  股价低迷,旗下阳光信保近日“换血”

尽管业绩实现增长,阳光保险去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截至9月12日,阳光保险股价饱受2.470港元/股,较发行价5.83港元/股缩水超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6年阳光保险就推出了员工持股计划,向对公司整体业绩和中长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核心骨干、关键岗位人员发行及配发4.4亿股内资股。

而员工持股计划下认购公司股份的价格为人民币4元/股,同时根据,自公司上市日期起,员工持股计划所持股份锁定三年。锁定期满,每年度减持比例原则上不得超过员工持股计划所持股份总量的25%。

阳光保险于2022年12月9日成功登陆港交所,这意味着持股员工到2025年才能卖出股份。但是如今阳光保险的股价不仅远远低于发行价,也远远低于员工持股计划的认购价。员工没能与公司“共享福”,但是已经“共患难”了。

有分析认为,阳光保险于2024年1月启动了H股“全流通”计划,其中包括23.29亿股内资股转换为H股并在港股上市,叠加上市后净利润走低,导致股价低迷。

另一方面,阳光保险最近还“救火”了旗下的阳光信保。9月6日,金融监管总局核准了尹铭阳光信保董事、总经理的任职资格,赵星阳光信保总精算师的任职资格和高玲春阳光信保副总经理的任职资格。

据悉,早在2021年4月,阳光信保就因为产品开发管理方面存在材料不全、风险控制薄弱等9项问题被监管部门要求限期整改。但是同年9月,阳光信保再次因违规变更营业场所、非法在未设分公司地区开展业务、未按规使用备案条款,被处以128万元罚款,同时总经理被撤职,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新业务被叫停一年。

2023年8月,阳光信保又因为违规投资设立SPV公司、并利用SPV公司发放委托贷款、编制虚假报表和资料、风险控制不到位、未按照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条款5项事由被处以240万元罚款

或许因为多次违规,阳光信保总经理兼合规负责人陈林、总精算师李国属、总经理助理廖向荣等高管于今年年初被撤换,由阳光保险集团拉人“救火”。

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阳光信保实现收入2400万元,较2023年同期略微下降。阳光信保规模小,又频现违规问题,阳光保险能将其扶持起来吗?

责任编辑:李欣桐

头条阅读

最热资讯

精彩推荐

共工新闻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共工新闻:XXX(署名)”,除与共工新闻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共工新闻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共工新闻)”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共工新闻(共工新闻社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共工新闻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共工新闻提意见:Vgong@vip.qq.com


海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