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国际 看点 纪实 社会 独家 热点 财经局 共工交通 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快报

国产“医用激光胶片”谁主浮沉?

发布时间:2023-03-21 来源:中国网

众所周知,许多疾病是医生需要通过医疗影像来确诊的,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拍片”。但鲜为人知的是,在2014年以前我国医院使用的“激光胶片”全部由国外进口品牌垄断,主要是美国柯达、日本富士、德国爱克发、日本柯尼卡美能达,占据中国医疗胶片95%以上的市场份额。那时候市场上没有一张国产激光胶片,进口品牌价格自然高的离谱。为此,国内有责任感、有实力的厂商先后投入研发,依靠技术创新,生产出新型的国产医用激光胶片,且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国产激光胶片具有节能环保、降低医疗成本、永久保存、彩色成像等特点,可完全替代进口胶片,上市以来受到许多业内专家的肯定与赞赏,一举打破了国外产品垄断局面,填补了我国医疗器械领域的一项空白,大幅降低国家医保支出和患者负担,具有非常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带量采购”给“医用激光胶片”国产替代带来曙光

虽然国产医用激光胶片“质优价廉”,但进口品牌凭借技术和高利润所建立起来的传统渠道壁垒国产厂商几乎难以攻克。直到2020年7月,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河南省四省市联合开展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在医用激光胶片组中标产品有三家是国产激光胶片品牌,原有市场格局方才宣告打破。据了解,集采前进口厂商医用激光胶片价格平均在23-25元/张,集采后价格降至12-14元/张,而国产价格在8-10元/张。因为国产品牌的参与,与全国各省级集中采购平台最低采购价相比,此次集采平均降幅达42.04%,单医用胶片耗材一项每年可为四省市节省医保开支10多亿元,降费成果显著。

医疗耗材“带量采购”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中国制造2025》和《“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关于优先支持民族工业和国产医疗器械的发展发展战略,为国产替代迎来了希望的曙光。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前,国产替代进口平均要在30年左右。如国产生化试剂企业中生北控成立于1988年,复星诊断始创于1989年,2018年国产生化试剂市场占有率达到70%。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后,医用激光胶片国产替代周期预计将缩短5-7年。一些进口品牌将会被市场淘汰出局,国内产品质量好、品牌知名度高、营销和服务能力强的企业将迅速崛起。

关于“医用激光胶片”标准的争议看似是“技术路线”之争,实则是“自主权”之争

据业内人士透露,国产“医用激光胶片”厂商在集采中标的落地过程中遭遇到某些未中标的原有厂商的各种“围堵打压”,为此重庆市医疗保障局迅速发出《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带量采购激光胶片落地执行工作的通知》,特别强调:“要充分认识中选激光胶片执行的阻碍因素。进行带量采购,量价挂钩、以量换价,形成耗材集中采购价格,部分企业在未中选情况下,为维持原有的市场格局,向国家、地方相关部门发起不实举报,向医疗机构散播中选激光胶片为喷墨打印、非银盐等不全不实信息,还存在联合打印机信息接口商加收明显高于市场价格接口费用等各种手段,干扰中选企业进场安装打印设施设备和医疗机构采购执行,阻挠中选国产激光胶片落地。”

据悉,2021年9月6日发布,2022年9月1日实施的《YY/T 1796-2021医用干式胶片专用技术条件》中起草单位三家是进口激光胶片企业,没有一家国产激光胶片企业。进口医用激光胶片由于进入中国早,且长期占据市场,标准制定当中基本沿用了进口品牌的技术参数和指标。而进口胶片厂商充分利用行业推荐标准、大力“推荐”给多个省医保平台,试图把国产激光胶片厂商“拒之门外”。近几年,国内厂商在“医用激光胶片”上相继取得各种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但由于市场应用的滞后性,因此许多产品相关技术参数和指标一时难以适从。

更有甚者,某些不良厂商利用技术差异,在网络上肆意散播各种不实言论,诋毁国产“医用激光胶片”品牌厂商,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对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表面上看他们是在拿技术路线“说事”,实则是关乎“医用激光胶片”标准的自主权之争。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之际,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未来市场的主导权,这也是德国在实施工业4.0革命中将标准化放在8项计划的首位和美国拼命打压华为5G的重要原因。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一再告诫国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质量是企业的“压舱石”,国产“医用激光胶片”只要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完善国产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必将能够完成国产替代的历史使命。国家政策是企业发展的“罗盘”,民族复兴离不开民族工业的振兴,民族工业的振兴必然造就民族品牌。民族品牌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必然要经历产品替代、自主制造、创新引领三个发展阶段,相信国产“医用激光胶片”厂商借助集采带来的发展良机,在我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联网+医疗”5G等新基建的加持下,必将引领医学影像产业新的变革。

作者:侠名 责任编辑:孔祥辉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共工新闻 | 对外服务: | 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共工新闻 电子邮件: zhidaoribao#gmail.com 承印人、出版人:共工新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