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国际 看点 纪实 社会 独家 热点 财经局 共工交通 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快报

雀巢母婴专业服务再升级,全方位育儿关怀更进一步

发布时间:2022-12-13 来源:浙江企业新闻网

对世界上每个父母而言,育儿没有标准答案,但面临的问题却普遍相似,初为父母的冲击、育儿中的孤独、协作育儿的挑战等都已成为全球新手父母的共同压力。聚焦中国父母,90后、95后成为新一代生育主力后,育儿现状和需求更是呈现出新的变化,科学化、精细化的育儿观念成为主流,对专业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技巧的需求逐步提升。对于母婴品牌来说,基于在婴儿营养领域的持续研究和专业深耕,更精准地把握父母需求,进行产品和服务的深度融合,构建更专业、更全方位的育儿服务至关重要。

12月8日,雀巢母婴上线全新内容板块 “全球父母联盟”,为中国父母提供了一键了解全球父母共同压力和专业解决方案的全新渠道,进一步丰富专业服务功能,助力科学育儿。“全球父母联盟”聚焦新手父母普遍面临的“外界育儿建议”、“育儿孤独感”、“育儿中的负面情绪”、“初为父母的冲击”、“网络上的父母羞耻”及“协作育儿”这六大核心话题。基于可视化的雀巢母婴育儿指数【1】(The Parenting Index)核心数据,用户可以通过点击该指数深入调研过的16个国家,看到对应的数据对比,一键了解全球父母的普遍育儿压力,同时可以浏览六个主题维度的深度文章,获取专业建议。

“通过深度调研以及与消费者的持续沟通,我们深刻理解到新手父母在承担多么巨大的育儿压力,可以想象,对于饱受低体重、早产、腹泻和过敏等状况困扰的,有特殊营养需求的宝宝来说,其父母会面临难以想象的更大压力”,雀巢中国大陆地区副总裁、雀巢婴儿营养业务单位中国大陆负责人裘晔表示,“基于中国母婴对特殊营养的需求,将全球化的科学创新和本土化的消费者服务相结合是雀巢能够在特殊配方婴儿营养产品领域持续引领市场的关键。”

深度聆听育儿心声,成就强大中国父母

对于面临诸多挑战的新手父母,基于深度洞察的专业建议才能真正助力科学育儿。雀巢母婴于2021年首次发布了雀巢母婴育儿指数,研究范围涵盖中国在内的全球16个国家,旨在让更多的家庭成为更加健康快乐的家庭。今年五月,雀巢母婴又发布了2022年最新雀巢母婴育儿指数调研结果,持续洞察新生代父母育儿现状、困惑和需求,不断提供更专业且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基于中国家庭的育儿需求,雀巢母婴以成就强大父母为目标,不断进行科研探索和服务升级。尤其是针对有特殊营养需求的中国家庭,雀巢母婴的关怀更进一步。今年,雀巢母婴全新重磅推出雀巢专业在线,向母婴家庭提供科学实用的一站式营养解决方案,为有特殊营养需求的父母提供专业的婴幼儿养护知识和定制化小工具。其次,雀巢母婴专为特护会员组建2对1专属VIP服务群,育儿顾问及产品顾问会更快速地为父母提供贴心育儿服务及相关产品介绍,并有第三方互联网专业医务资源,针对有需求的父母提供第三方平台免费在线咨询服务。

不止聚焦当下,以行动呵护健康未来

雀巢母婴以优质营养满足宝宝当下成长所需,以专业服务关怀父母育儿压力,同时也秉承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品牌使命感,希望用身体力行的可持续行动守护宝宝未来生活的环境。

今年,雀巢推出的卓淳能恩3有机奶粉,是雀巢母婴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里程碑:通过甄选有机牧场、使用可再生清洁能源和参与植树造林项目三项行动,真正实现了全链路碳中和,打造值得信赖的奶粉品质之余,用严苛的标准优化环境,守护自然生态。从选择奶粉这件事开始,雀巢母婴将碳中和这一理念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落实到生活中:每选择一罐卓淳能恩3有机奶粉,都可以助力抵消14.2千克碳排放。每一个爱护的小选择,都将孕育成对宝宝未来的呵护。

伴随着主流育儿观念的转变,专业、可靠、科学、必要的产品服务越发受到消费者关注,母婴行业也正迈入多元化、专业化发展新阶段。为了更好的服务中国父母,尤其是有特殊营养需求的父母,雀巢母婴建立了与消费者深入沟通的重要窗口。基于持续的用户洞察、深入的理解共振和专业的服务建议,雀巢母婴正不断践行着“在生命早期1000天中支持和帮助每一个家庭”的承诺,作为一个拥有150余年母婴行业深度研究基础的品牌,持续体现着应有的责任感、亲和力和生命力。

【1】雀巢母婴育儿指数(The Parenting Index):采访了来自4大洲、16个国家的8045名0-12个月龄宝宝的父母,调研涉及11个维度,包括育儿过程中的内外压力、财务支持、工作状态、育儿难度、健康福利、环境支持、父母共同育儿、育儿心理、带薪产假,人均GDP、反向基尼系数,全面覆盖育儿过程中的内外因素,深层次、多角度了解现代父母在育儿道路上的现状与态度,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综合评定和排名。

作者:侠名 责任编辑:李晓光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共工新闻 | 对外服务: | 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无线

版权所有 共工新闻 电子邮件: zhidaoribao#gmail.com 承印人、出版人:共工新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