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闖關:剛還債了,消弭市場焦慮
來源 | 地産密探(ID:real-estate-spy) 對“房企标杆”萬科而言,面對近期“百億展期”謠言彌漫及市場焦慮,說多無益,最好的回應方式就是“開幹”。 剛剛,萬科A發布了一份有關“償債”的自願性公告,細心的朋友會發現,這在萬科的曆史上可謂“僅此一次”,此次算是“破例”了。 具體看,3月8日,萬科已提前将中期票據(ISIN: XS1917548247)尚未償還本金及利息約6.47億美元存入指定銀行賬戶,以全數償付到期票據本息。該中票發行于2018年底,本金6.3億美元,年息率5.35%,今年3月11日到期。 實際上,萬科這波“暴風雨”主要系3月初左右,坊間曾傳聞其“百億非标展期”被拒,但不久迅疾得到“當事方”新華資管(新華保險旗下)的辟謠澄清。 此事未了,但市場關注的焦點又迅速轉移到萬科公開債上,本質上就是對萬科當前償債能力的一種“集體焦慮”。 要知道,萬科截至去年三季報末手上貨币資金尚有上千億元,本身不該成爲一件讓人擔心的事情,但當前市場及其信心極度重挫,一陣風聲鶴唳。 2024年前2個月,TOP100房企總銷售額同比下降51.6%至4762.4億元。其中,萬科今年前2個月總銷售額同比下滑41.65%至334.5億元,2月單月銷售額同比下滑52.08%至141.5億元。無獨有偶,同樣是3月8日,“頭部優質民營房企”龍湖集團提前9個月兌付了兩隻CMBS産品“20天祥優”、“20天祥次”,涉及總規模46.1億元。 外界看來,龍湖此舉算是對萬科的積極“策應”,也是共同維護房地産金融市場信譽的重磅利好。要知道,當前這個市場,誰都無法“獨善其身”。 與萬科一樣,作爲優秀混合制房企代表的金地集團,3月5日以北京金地中心向交通銀行申請不動産抵押融資40億元,最長15年。前不久,金地物業已向招商銀行申請了25億元授信。據報道,金地年初至今已累計向銀行融資超80億元。 據悉,2024年是萬科及金地的償債大年,自年初以來,這兩家房企的一舉一動均備受市場關注。 今年2月份,萬科以23.8億元的七折價突然賣掉了旗下優質商業上海七寶萬科廣場50%權益,曾市場猜測是爲了“資金周轉”。甚至,近日傳聞萬科要賣長租公寓品牌泊寓的股權但被其辟謠。 近期以來,萬科已積極處置了悅榕莊、七寶商業廣場、深圳高新投6.16%股權等經營性資産,直接快速回籠資金以應對2024年償債壓力。 據第三方統計,從萬科“剛性兌付”月度明細看,壓力不小。萬科今年3月到期境外債45.22億元;4月到期境内債20億元;5月到期境内債10億元,ABS達8.5億元,境外債107.2億元;6月到期境外債43.07億元,ABS達20.3億元。 不過,萬科當前手上持有的經營性資産體量還比較大,近期以來經營性資産又得到具體融資政策強力支持,在券商等機構看來,将有效降低公開債違約風險。 去年11月,中金印力REITs作爲國内首批商業消費類公募REITs代表之一,已正式獲批注冊,目前萬科暫未發布是否已發行完畢。 3月初,萬科以位于“佛山南海、紹興諸暨、湖州德清”的3個倉儲物流園作爲底層資産發起華夏萬維物流REITs,已得到證監會受理,拟首次募資約11.6億元。 當前經濟大環境低迷,房地産銷售不暢,房企大規模持有經營性“重資産”勢必會帶來現金流承壓,擇機出售或資本化将減輕資金沉澱,回收資金。 有券商研報也指出,在目前房地産行業困難時期,像萬科等房企持有的經營性資産融資空間較大,短期内标債風險較低,但其提醒說,要注意房地産銷售低于預期、政策放松不及預期、行業持續下行等。 昨晚,萬科南方區域迎來構架大調整,即重組8個城市公司,涉及深圳公司(聚焦深圳項目)、廣佛公司(聚焦廣州、佛山項目)、萬溪公司(聚焦廣州項目)、東莞公司(聚焦東莞、惠州項目)、珠西公司(聚焦珠海、中山和江門)、福建公司(聚焦福州、廈門和漳州)、海南公司(聚焦三亞)、廣西公司(聚焦南甯和柳州)。 年初,萬科已對包括商業條線在内的多條業務線大規模調整,比如整合萬科各地商業及印力後新成立商業事業部,且專調了萬科多個區首等高管進來充實力量。 這兩輪密集調整背後,一是萬科爲應對當前銷售下滑壓力而積極做出的應變之策,要知道南方區域是萬科的銷售重鎮,此次“動刀”可窺一斑;二是通過優化重點區域組織構架,達到“降本增效”。 責任編輯:李曉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