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華特“熬冬” 頂着半導體庫存壓力逆周期擴張
《投資者網》蔡俊 消費電子在三季度似乎有複蘇迹象,但上遊似乎暫未明顯感受暖意。 作爲一家緻力于模拟集成電路的 研發與銷售的企業,今年前三季度,傑華特(688141.SH,下稱“公司”)營業收入、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别爲10.05億元、-3.64億元,各自同比下降3.42%、433.58%。收入下滑,與半導體行業不景氣有關,利潤下滑則是逆周期加大支出。 資料顯示,傑華特主營電源管理芯片,今年上半年收入6.26億元,占同期收入的96.3%。半導體行業的寒氣,讓公司的庫存壓力有增無減,也促其研發高端産品。 國内模拟芯片廠家能否熬過這場寒冬,逆勢擴張是否迎來好結局,答案就在不遠的将來。 庫存壓力有增無減 半導體行業的冬風還在吹。 今年10月,傑華特公告部分募投項目延期公告。2022年,公司完成科創闆上市,募集資金淨額20.5億元。除了補充流動資金外,公司募投項目包括高性能電源管理芯片、模拟芯片、汽車電子芯片等産業化項目,以及先進半導體工藝平台開發。 根據延期公告,公司本次延期的是“高性能電源管理芯片研發及産業化項目”,預定可使用狀态時間從今年12月,調整到明年12月。具體原因,公司表示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受外部影響,且資金到位時間相對開工時間較晚,導緻前期進度有所滞後。 表面上,傑華特的項目延期與外部有關。但翻開公司财報,相關産品的滞銷或是深層原因。 2022年,公司電源管理芯片的生産量、銷售量分别同比上漲21.11%、11.92%,産銷率83.84%,同比下降6.88%。同期,該類産品庫存量同比上漲105.62%。 庫存激增,與半導體産業進入下行周期有關。更具體點,因下遊消費電子的需求不振,猶如寒氣傳導至上遊,導緻供應商庫存高企。 隻不過,傑華特的收入以電源管理芯爲主,早前産量較大,造成庫存更高。2022年,思瑞浦、納芯微、公司的同類産品産量分别爲6.6億顆、3.17億顆、40.3億顆,對應庫存各自爲0.47億顆、0.89億顆、12.68億顆;思瑞浦的庫存同比下降8.96%,納芯微同比上漲914.16%。 去庫存的壓力,頂在公司的肩上,而且有增無減。 今年上半年,公司庫存商品的賬面餘額3.7億元,較2022年底增加1億餘元,存貨跌價準備0.35億元,計提比例爲9.46%。2022年底,公司相應的計提比例爲5.3%。 造成該局面,一方面與下遊需求不景氣有關,另一方面來自國際大廠下場“卷”。東吳證券在研報中指出,今年以來TI(德州儀器)擴産約40%,并從5月起全面下調中國市場的通用模拟芯片價格,以此搶占市場份額。 如何破局前行,從外部影響看,等待下遊需求的複蘇或是不多的路徑。中泰證券在研報中認爲,今年三季度消費電子市場轉暖,有助于公司庫存去化。最終能否形成效果,有待觀察。 産品結構優化 如果庫存是一把寒冬劍,那麽融化的爐火就是産品結構優化。 行業比較來看,今年上半年,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31.62%,2022年底爲39.93%。同期,思瑞浦的電源管理芯片毛利率47.9%,2022年底爲49.81%。 可以看出,傑華特的電源管理芯片毛利率低于同行,或說明品類構成相對以低端爲主。實際上,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芯片價格一路走低,低端品類的降價更明顯。 電源管理芯片的品類,分爲DC-DC、AC-DC、線性、電池等。華西證券在研報中統計,2022年上半年線性、DC-DC、AC-DC的市場價分别約2元/顆、1.4元/顆、0.8元/顆。 品類的價格與技術、毛利呈正向關系,線性的技術含量與毛利高于其他。DC-DC與AC-DC,前者是直流電間的轉換,可應用于數字芯片,後者是交流電與直流間的轉換,廠家更爲分散,很難出現一家獨大。 同行中,思瑞浦主要聚焦在線性電源和DC-DC開關電源等領域,其電源管理芯片2022年銷量同比上漲32.67%,線性規模的放量是動因之一,因此庫存壓力也較小。 與之相比,傑華特的線性産品有明顯下滑,或說明過去其他品類的産量較多。今年上半年,公司DC-DC、AC-DC、線性等銷售額分别爲3.67億元、1.66億元、0.84億元,2022年同期各自爲3.35億元、1.46億元、2.03億元。 對此,近期公司接連推出多相控制器和DrMOS、模拟前端AFE等高端模拟芯片。以DrMOS爲例,公司在接受調研時披露,多款30A(安)-70A(安)已實現量産。接受機構調研時,公司也強調向DC-DC、線性等品類發力。 逆勢擴張費用 傑華特有一個标簽,就是虛拟IDM模式。 虛拟IDM,指的是廠家既專注設計環節,也擁有自己專有的工藝技術,能要求上遊晶圓廠配合導入自有的制造工藝。國内同行如思瑞浦,采取Fabless模式,即純設計、驗證、銷售,制造環節全委托完成。 換言之,兩種模式都屬于輕資産,但虛拟IDM掌握核心工藝,所以成本占用也更大。今年前三季度,傑華特、思瑞浦的營業成本占收入比例分别爲128.3%、46.5%。 無論哪種經營模式,下遊客戶才是王道。按下遊分類,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消費類、通訊和計算類、工業和汽車的收入占比分别爲40%、40%、15%。此前,公司起家消費類應用,主要産品是AC-DC品類。 消費電子入冬,但汽車電子暖流湧動。今年以來,國内模拟芯片切換應用賽道,傑華特也不例外。 公告顯示,公司車規芯片的産品包括DC-DC、線性、BMS、高低邊開關、車燈驅動等,即布局全品類,豐富各型号。其中,DC-DC是核心主打品類。 咨詢機構佐思車研的報告統計,國産車規DC-DC芯片廠商有傑華特、希荻微、南芯半導體、炎黃國芯等。公司産品已導入比亞迪、長安汽車的供應鏈體系,希荻微導入的供應鏈爲問界M7,而南芯半導體入局較早且出貨量大。 然而,DC-DC品類受制于技術含量,産品毛利有天花闆。目前,傑華特看上了利潤更高的AFE(模拟前端)品類。 這類産品應用到車規,認證要求高、難度大,涉及高壓、高精度、基準、低噪聲等,造成國産量産有限。國産廠家中,比亞迪半導體是首款批量裝車應用的芯片。相比之下,公司已量産工業應用的AFE,汽車應用在研發中。 而半導體産業弱周期的環境中,逆勢搶市場的案例屢見不鮮。前有三星虧損擴張存儲芯片,現有TI擴産降價。2022年底上市科創闆的傑華特,費用也創下新高。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研發費用、銷售費用分别爲3.98億元、0.82億元,各自同比上漲80%、70.8%。相關費用能否促成叠代技術落地、客戶規模增加,可能決定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思維财經出品)■ 責任編輯:共工社 |
頭條閱讀
最熱資訊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