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移動新媒體

2400萬遊客湧入,成都接待了一個“成都”

2024-10-10 1157 來源:共工新聞網
出品|華博商業評論

10月8日,文旅部公布了國慶假期“成績單”,數據顯示,全國國内出遊7.65億人次、國内遊客出遊總花費7008.17億元。

其中,成都吸引了2378.9萬“粉絲”前往遊玩打卡,遊客總量位居國内城市第一。要知道,成都2024年的常住人口也才2140.3萬。也就是說,今年“十一假期”,成都接待了一個成都。

01

2400萬遊客湧入,成都接待了一個成都

去哪兒平台的數據顯示,在國慶期間國内機票和酒店的整體預訂量上,成都成功跻身最熱門目的地第二名。不僅如此,成都還在境内包車遊熱門目的地中占據第二的位置,同時榮登租車自駕熱門城市榜首,成爲“00後”群體熱衷前往的第二大目的地。

種種數據表明,成都無疑是國慶假期的“人氣王”。而成都之所以能夠吸引如此多的遊客,其一流的接待能力功不可沒。

首先,成都的交通系統繁忙而高效,爲遊客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條件。

2024年國慶假期期間,成都地鐵累計運輸乘客達到3888萬人次,同比增長5.99%,日均客運量更是高達555.43萬人次。特别是天府機場T1、T2航站樓等43個車站的客流,創下了曆史新高。此外,成都軌道交通的10餘個主要景點站進站客流總量也達到了262萬人次,日均客流量同比2023年上漲了5.85%。

除了地鐵,成都的航空口岸也恢複了活力。國際(地區)定期直飛客流航線數量已恢複并拓展至50條,位列中西部第一位,爲成都帶來了大量的國際遊客。國慶期間,成都邊檢站共查驗出入境人員10萬餘人次,同比增長30.6%,查驗出入境航班800餘架次,同比增長31.9%。

國慶期間,成都邊檢站共查驗出入境人員10萬餘人次,同比增長30.6%,查驗出入境航班800餘架次,同比增長31.9%。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還新增了跨市出行的遊客。國慶假期期間,S3(資陽)線共運送乘客41.61萬人次。9月29日,四川首條跨市域軌道交通線路——軌道交通資陽線的開通運營,資陽市民到成都的假期出行體驗得到了全新升級。

成都的旅遊資源也極爲豐富。武侯祠、杜甫草堂、錦裏、寬窄巷子等曆史文化景點吸引了大量對曆史文化感興趣的遊客;青城山、都江堰等自然景觀則爲喜愛山水風光的遊客提供了好去處。特别是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更是備受國内外遊客青睐,成爲了成都獨特的旅遊名片。

國慶期間,成都的各種演出活動也層出不窮,吸引了大量人流。如低苦艾樂隊在“蓉城之秋”成都國際音樂季的交響音樂會、五月天在東安湖體育公園的“回到那一天”25周年演唱會、成都交響樂團與自然博物館聯動的“源于自然”交響音樂會以及劉若英在鳳凰山體育公園的連續兩場演唱會等,都爲成都的旅遊市場增添了新的活力。

02

吸金能力一流

遊客紛至沓來,成都也很“寵粉”。

在國慶假期期間,成都各區(市)縣緊抓消費熱潮,推出了豐富多彩的美食活動。郫縣豆瓣博覽會、軍屯鍋盔美食文化節、新都進口美食嘉年華以及都江堰的“茅茅說食話”美食之旅等活動,讓遊客們大飽口福。全市的美食街區和美食載體也迎來了消費熱潮,美食文化成爲了成都國慶假期的一大亮點。

作爲“2024成都國際美食嘉年華”的舉辦地,文殊坊更是推出了以“國際範成都味”爲主題的美食市集,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品嘗。據統計,該美食市集客流量約80萬人次,同比增長17%,日均銷售額近100萬元,同比2023年增長38%,其中餐飲商家日均銷售額超過30萬元。

此外,成都世園會主會場也推出了多元文化活動,如光影秀、文藝演出和互動遊戲等,爲遊客們打造了沉浸式的文旅體驗新場景。遊客們可以在世園會中欣賞美景、慶祝佳節,感受成都的獨特魅力。

爲了減輕遊客的旅行負擔,成都文旅在國慶前就依托攜程、美團等OTA平台發放了3000萬元的“芙蓉花開 樂遊天府”文旅消費券。不僅讓遊客們能夠省心省錢地遊覽成都,還進一步促進了成都的文旅消費。同時,成都文旅還聯動攜程、高德、滴滴等多平台推出了國慶優惠禮包,并推出了“跟着演唱會來旅行”的全新文旅品牌活動。

當然,作爲TOP級“愛豆”,成都的吸金能力也是一流的。

數據顯示,國慶期間,成都全市215條特色商業街區累計客流量達到534.34萬人次,同比增長12.36%,累計營業額約15748.04萬元,同比增長11.73%。全市A級旅遊景區接待遊客1135.5萬人次,同比增長9.5%。11家重點餐飲企業實現餐飲收入超過1.1億元,同比增長14.28%。此外,成都營業性演出票房收入也近1億元,同比增長高達89%。

責任編輯:李欣桐

頭條閱讀

最熱資訊

精彩推薦

Copyright 2015-2025 國際标準刊号:ISSN 3006-8959 承印人、出版人:共工新聞編輯部 聯系方式:zhidaoribao@gmail.com.

主管:共工新聞社有限公司 主辦:共工新聞社新媒體中心

關注X(原推特)


海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