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闻社电子报 共工社全球供稿系统

人员查询 联系我们

共工新闻社主管主办

讲好中国故事 传递中国声音

当前位置:首页 > 共工独家

香港共工新闻社参与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闭幕新闻发布会

2025-10-09 来源:共工新闻社 阅读:
扫一扫分享阅读
复制

共工新闻社讯(记者 廖静文 报道)2025年9月21日下午,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闭幕新闻发布会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韦朝晖、指挥中心统筹协调部副部长曾忠等出席,向中外新闻媒体通报本届盛会成果。香港共工新闻社总编辑办公室副主任、记者廖红麟全程参与新闻发布会,并见证了这一国际盛会的圆满收官。

图说: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闭幕新闻发布会”现场(共工社记者 廖红麟 摄)

AI赋能创历届之最

韦朝晖在发布会上指出,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数智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新机遇助建命运共同体”为主题,首次创设1万平方米人工智能专馆,展出1200余项前沿科技产品,包括实时翻译智能眼镜、大载重无人机、人形机器人等,专馆贸易成交额超1.4亿元人民币。新加坡企业CuberAI展出的跨境海运物流解决方案引发关注,其销售副总监张慧敏表示:“AI技术正让中国-东盟贸易像境内运输一样高效。”

政治外交与经贸成果双丰收

本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吸引世界60个国家和地区3260家企业参展,累计参展人次达22.6万,创历史新高。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与缅甸、老挝等东盟国家领导人共同出席开幕式,推动签署700余项合作成果,其中经贸项目超500项。泰国大众传播机构副总裁瓦查林·塞塔库丹评价:“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金字招牌。”

图说:香港共工新闻社总编辑办公室副主任、记者廖红麟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闭幕新闻发布会”现场(共工社记者 廖静文 摄)

香港新闻媒体视角下的区域合作新机遇

香港共工新闻社总编辑办公室副主任、记者廖红麟观察到广西正探索“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AI发展路径,为香港科技企业提供对接东盟市场的桥梁。闭幕新闻发布会上,桂林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杨莎莎透露,文旅、农业等领域将成为下一届合作重点,香港在服务业与金融领域的优势或迎来新机遇。

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AI含量”刷新纪录,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能。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议定书即将签署的背景下,香港可进一步发挥“超级联系人”作用,深化与东盟的数字化与经贸合作。

作者:廖静文

供图:共工新闻图片库



 

作者:廖静文    责任编辑:刘晓燕

共工新闻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共工新闻”或“来源:共工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共工新闻(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共工新闻”或“来源:共工新闻”。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共工新闻”及/或标有“共工新闻”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共工新闻记者XXX摄”或“共工新闻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共工新闻)”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总机:00852 2583 2105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邮箱联系共工新闻社:zhidaoribao@gmail.com 。

  • 推荐阅读
  • 最新阅读

Copyright 2015-2025 国际标准刊号:ISSN 3006-8959 承印人、出版人:共工新闻编辑部 联系方式:zhidaoribao@gmail.com.

共工新闻集团 共工新闻网版权所有

关注X(原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