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 国际华文媒体与记者联盟常务主席单位|共工新闻社电子报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与法制

    雲端之上的精度對話

    2025-10-29 来源:共工新闻社 阅读:

    晨光穿透薄霧,為五公司M026專案的鋼結構大棚披上一層金紗。工程部部長高浩傑早已站在觀測平臺上,目光銳利地掃過正在晨光中伸展的“鋼鐵巨龍”。對講機裏傳來各班組準備就緒的報告聲,今日的第一次品質巡檢即將開始。

    “品質是專案的生命線,必須落實到每一道工序中。”專案執行經理段昌勇在晨會上再次強調,“我不希望看到任何環節有絲毫馬虎。”這個要求貫穿專案始終,成為專案團隊成員的工作準則。

    當設計院最早提出預應力張拉方案時,高浩傑第一時間發現隱患。在技術研討會上,他指著圖紙提出質疑:“這種大跨度結構,同步張拉的偏轉量可能超限。”技術員趙啟楠立即補充道:“建議採用分段張拉,用位移量反控張拉力。”

    這個提議立即引發了熱烈討論。有人擔心分段張拉會導致應力分佈不均,有人提出需要增加監測點。高浩傑組織團隊連夜建模仿真,經過連夜奮戰,他們終於拿出了“分級加載、雙控同步、即時校核”的創新方案。那段日子,專案部的燈光總是亮到深夜,有時為了一個參數的確定,團隊成員會爭得面紅耳赤,但最終都會以實測數據作為評判標準。

    深化設計階段更是充滿了挑戰。有一次,為了一個連接節點的焊接順序,高浩傑直接叫著團隊深入現場勘察:“別紙上談兵,咱們現場看不同順序的變形情況。”這種理論結合實際的做法,最終讓他們找到了最優解決方案。每個節點都經過三維建模、應力分析、工藝論證等多重把關,確保萬無一失。

    安裝環節又有新的難題出現:由於鋼結構單榀幾何尺寸和重量均較大,且成品沒有足夠的場地進行存放,傳統整體預製拼裝及吊裝已無法滿足施工要求。經全體鋼結構施工團隊反復討論,建模模擬,最終突破傳統吊裝工藝局限,一種全新的思路脫穎而出:採用分段拼裝、分段吊裝安裝合攏的施工方法。由於分段尺寸大,結構重量和幾何尺寸過大不利於吊裝,對於起重機安全性要求高。基於降低拼裝翻身、倒運、吊裝安裝、現場躲避障礙物的綜合考慮,拼裝分段分成3段較為合理。

    在桁架吊裝前,專案團隊使用全站儀對支撐架進行精確定位,每個支撐點都經過三次複測確認。測量組長認真記錄著每個數據,確保萬無一失。吊裝過程中,團隊採用分段安裝工藝。每段桁架在吊裝前都經過預拼裝檢驗,介面尺寸逐一核對。當第一段桁架緩緩升起時,高浩傑通過對講機指揮:“注意風速,保持桁架平穩!”牽引人員根據指令調整拉繩力度,測量人員即時監控桁架姿態。

    在合攏段安裝時,團隊遇到了挑戰。由於溫度變化,桁架尺寸出現微小變化。技術團隊立即現場討論解決方案:“採用鐳射測距儀即時監測變形量,通過液壓千斤頂進行微調。”經過兩個小時的精細調整,合攏段順利完成安裝。

    焊接作業同樣嚴格執行品質控制。每位焊工都必須持證上崗,每道焊縫都進行編號記錄。高浩傑不時抽查檢測記錄,直到檢測全部合格,他才放心簽字。那段時間他總說:“品質沒有妥協的餘地。”

    夕陽西下,最後一榀桁架精准就位,對講機裏相繼傳來各作業面任務順利完成的彙報聲,這些聲音彙聚成一曲動人的品質交響樂。

    這座由無數個精密數字和匠心時刻構築的工程豐碑,見證了專案團隊對質量的執著追求。在雲端之上,建設者們用智慧和汗水,詮釋了中國製造的新高度。(張人婧)

    作者:張人婧    责任编辑:孙慧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自其他媒体或为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任何投资、就医或具体行为建议。以上内容中的图片未使用明显标注的水印或企业LOGO的,均视为无版权图片,也不构成侵犯图片版权的故意行为,如有异议,请发送至zhidaoribao@gmail.com.邮箱。

    Copyright 2015-2025 国际标准刊号:ISSN 3006-8959 承印人、出版人:共工新闻编辑部 联系方式:zhidaoribao@gmail.com.

    共工新闻集团 共工新闻网版权所有

    关注X(原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