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同:以「匠心」守護質量的「守門人」
秋意漸濃,長修高速項目建設現場依舊熱火朝天。在箱梁架設、瀝青攤鋪的每一個關鍵節點,總能看到一個身影穿梭其間——他就是中交三航局長修項目部質量部部長李嗣同。從事工程質量管理工作十餘年,從技術員蛻變為項目質量「守門員」,以「匠心」守護長修高速質量防線。
以腳步丈量品質
「施工現場就是質量管理的前沿陣地。」這是李嗣同常掛在嘴邊的話。他將現場作為質量管控的主戰場,手持捲尺、檢測儀,時常穿梭於各個工點,從模板安裝到鋼筋綁紮,從橋面鋪裝到瀝青攤鋪,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在結構物施工中,李嗣同力排眾議,推廣使用定型不鏽鋼模板。起初,施工隊覺得成本高、不划算,他就算細賬:「雖然單次投入大,但周轉次數多,混凝土外觀質量提升明顯,綜合效益反而更高。」在中和互通立交橋立柱施工中,他常駐現場,監督模板拼裝,確保接縫嚴密、線型順直。拆模後,混凝土表面光潔如鏡,保護層合格率穩定在95%以上,外觀質量讓前來驗收的單位連連稱讚。

用標準劃定方圓
「完善的制度體系能讓質量管理事半功倍。」李嗣同深知制度建設的重要性。他結合長修高速項目特點,牽頭編制了《質量管理制度匯編》《質量通病防治手冊》等多項制度文件,並牽頭建立了「質量問題追溯」制度,通過問題跟蹤台賬的建立,對質量隱患實行分級管控並實現閉環管理。建立了從原材料進場到竣工驗收的全過程質量控制體系。

在項目建設進程中,李嗣同堅持貫徹「首件工程認可制」,要求每個分項工程開工前必須完成樣板段施工,經驗收合格後方可大面積展開。這一制度實施初期,曾遭到施工隊伍的牴觸:「太耽誤工期了!」但他頂住壓力,堅持標準不動搖。事實證明,這一制度不僅沒有影響進度,反而因減少了返工而提高了整體效率。
用傳承凝聚合力
作為質量部部長,李嗣同將質量管理團隊的建設作為工作重心,以求提高項目質量管理水平。他連續三年擔任新員工的導師,帶出數名崗位素養過硬的青年職工,並藉助項目「工地學校」平台,利用工余時間組織培訓,不僅講解規範標準,更分享自己處理各類質量問題的經驗。「建設優質工程,必須培養一批有責任心、有能力的質量管理者。」在他的悉心培養下,一批年輕質量員快速成長,已成為質量管理的中堅力量。

在他的帶動下,項目部形成了「人人重視質量、人人守護質量」的濃厚氛圍。部門年輕質量員如今已能獨當一面,團隊凝聚力、戰鬥力得到紮實提升,為項目質量管理做出了堅實貢獻,並助力項目獲評項目公司「質量安全提升月先進集體」。
以創新驅動發展
「質量問題就是創新契機」,這是李嗣同常說的一句話,他深知技術創新對質量提升的重要性,積極推動BIM技術在質量管理中的深度應用,主持開展的「長修高速公路修武東樞紐互通項目BIM技術綜合應用」,通過三維建模、碰撞檢測等技術手段,有效解決了複雜節點施工難題,大幅提升了修武東樞紐保通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這項技術應用先後榮獲2025年中國信息協會二等成果、2025年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金石杯」二等成果等多項榮譽。

同時,他還積極鼓勵部門職工開展QC小組活動,以施工現場遇到的實際問題為導向展開技術攻關,其中,《提高立柱鋼筋保護層合格率》等課題通過大量現場試驗和數據對比,總結出了系統的優化措施,有效提升了項目施工質量的整體水平。
「質量是工程的生命。」李嗣同常說,「我們做的每一條路、每一座橋,都要對得起社會,對得起企業。」正是這份執着與堅守,讓他在平凡崗位上,書寫着不平凡的質量故事。(馬路超)
作者:馬路超 责任编辑:孙慧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自其他媒体或为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任何投资、就医或具体行为建议。以上内容中的图片未使用明显标注的水印或企业LOGO的,均视为无版权图片,也不构成侵犯图片版权的故意行为,如有异议,请发送至zhidaoribao@gmail.com.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