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瑩剔透的碧藍海水,柔軟細膩的人造沙灘,海岸邊矗立著系列阿拉伯特色豪華度假酒店和現代公寓樓,共同構成了哈伊馬角永利島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然而比這風景更美的,是永利橋專案上那道堅韌的身影——施工員李雪菲。
在傳統印象裏,施工現場是男性主場,女性選擇成為現場施工員,無疑選擇了一條更為艱難的道路。“你就先從梁場做起吧,梁場是個很有技術含量的地方,不論是鋼筋綁紮、範本支設,都值得去研究。”中交一航局永利橋專案副總工劉寶卿看著這個初來乍到的女徒弟,語氣中既有期待也有擔憂。李雪菲暗下決心,將圖紙當成最親密的夥伴。她帶著圖紙跑現場,對照著密密麻麻的鋼筋一點點摸索。“師傅,現場箱梁的鋼筋,我怎麼理不清頭緒呢。”“不要心急,你先按照圖紙上的標注逐一核對,慢慢熟悉就好了。”劉寶卿耐心鼓勵。
真正的挑戰來自高空作業。在核驗箱梁頂板鋼筋時,她第一次感受到源自內心的無力感。“我以前嚴重恐高,臺座高40公分,箱梁高2.2米,站在上面時整個人都在發抖。”回憶起初次登高的經歷,李雪菲的眼神依然會微微顫動。
為了克服恐懼心理,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向海面,她就開始練習爬梯子、上頂板。起初需要同伴陪伴,後來逐漸能夠獨立作業。同為施工員的劉毅不禁打趣:“現在你上高的速度已經超越我了。”看著自己幾雙磨破的手套,李雪菲的臉上綻放出欣慰的笑容——那不僅是戰勝高度的證明,更是超越自我的勳章。
在海外工作,語言是必須跨越的鴻溝。不僅要掌握專案建設專業術語,還要應對日常交流。“記得第一次與咨工交流時,我完全聽不懂他在說什麼。”李雪菲坦言那段經歷讓她倍感挫折。此後,她開始制定嚴格的學習計畫。每天記憶20個專業術語,與外籍同事共進午餐練習口語,晚上觀看英文技術視頻。兩個月後,她已經能夠流暢地與咨工討論技術方案。
2025年年初,公司在阿聯酋中標多個專案,需要補充大量商務人員,李雪菲再次做出令人意外的決定——轉型做商務工作。“海外客戶非常注重商務合同,你就先從寫合同開始,不懂的地方隨時溝通,另外多和屬地外籍員工溝通,便於你快速提升。”商務經理滿令強看著這個主動請纓的姑娘,語氣中充滿讚賞。
面對全新的領域,李雪菲拿出當初攻克技術難題的勁頭。她白天學習合同條款,晚上研究國際工程慣例。五個月後,當外籍同事沙赫德豎起大拇指說:“你的刻苦學習精神很棒,我很佩服你”時,她已經能夠獨立處理複雜的商務合同了。
如今的李雪菲,已經成長為既懂技術又通商務的複合型人才。如同一朵絢麗盛開的花兒,在海外“一帶一路”施工熱潮中傲然綻放,成為專案中一道不可或缺的亮麗風景線。站在永利橋上眺望碧波萬頃的波斯灣,她感慨萬千:“每一次突破舒適區,都是痛苦的蛻變。但當你回頭看時,會發現那些曾經以為過不去的坎,都成了讓你變得更強大的階梯。”(通訊員 王全武)
作者:王全武 责任编辑: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