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內亞馬瑞巴亞河口,潮水不斷沖刷著岸邊的礁石。在中國交建西芒杜專案團隊的見證下,這座世界最大未開發鐵礦的關鍵樞紐港,正從藍圖變為現實。而此刻,隨著專案部施工接近尾聲,一場與鋼鐵水泥無關的告別正在外協部上演。
專案外協部長郭譽在折疊桌上擺上幾盤裹著金黃脆皮的炸雞和粗獷切塊的薯條,又開了一打冰鎮飲料。“兄弟們,有些同事就要退場了,今天咱們好好吃一頓!”他拍了拍手,目光掃過屋裏幾位皮膚黝黑的幾內亞同事。這些人,是專案部最特殊的溝通“橋樑”:翻譯張武、交通協調員尤素福、工人代表凱塔……還有中途離開又專程趕回來的“編外成員”蘇萊曼。
“哎,這氣氛,缺個記者啊!”蘇萊曼突然抓起一根雞腿,煞有介事地舉到嘴邊,捏著嗓子喊道:“朋友們好!我是‘馬瑞巴亞河流電視臺’的記者。聽說你們專案要竣工了,能不能介紹一下你們是幹啥的呀?”他擠眉弄眼的樣子逗得眾人哄笑。
“中國同事看我,要愣兩回!”魁梧的張武第一個“搶麥”。他板起臉,用字正腔圓的漢語說:“在這個專案,我絕對是讓中國人印象最深的。”見眾人疑惑,他咧嘴一笑:“所有中國同事第一次見我,都會愣一下——‘這黑哥們怎麼叫中國名兒?’等我開口說‘是的,我是張武’,他們又愣第二回!”他模仿中國人瞪圓眼睛的樣子,連郭譽都噴出一口飲料。笑聲中,張武的眼神卻軟了下來:“其實……我就是想讓他們知道,幾內亞人也能把中國話講流利。”
“沒我,他們連工地都到不了!”交通協調員尤素福擠到“話筒”前,挺起胸膛:“我的大記者,張武讓中國人記住,我讓所有幾內亞工人記住!”他掰著手指算,“每天十幾趟通勤車,近千名工人,從家裏到現場,哪個司機敢遲到,我就打爆他電話!”眾人噓他吹牛,他卻不以為意,眼中滿是自豪。他拍了拍工裝上的中交標識說:“現在,我兒子課本上畫的是咱們建的碼頭。”
“下回,我一定陪你們到最後!”輪到蘇萊曼自己時,這個平日跳脫的年輕人卻沉默了。他曾在專案最忙時因家事辭職,如今看著往日的同事,喉結滾動了幾下,他指了指窗外隱約可見的棧橋,“看,第三結構段的螺栓,是我幫中國技術員翻譯的安裝技巧。”郭譽突然插話:“你是不是翻成了‘像擰緊愛情般擰緊螺栓’?”滿屋爆笑中,蘇萊曼紅著臉捶桌:“但下次!下次專案我一定……”
“行了‘大記者’,該採訪我了!”郭譽抓起一瓶大窯汽水當香檳,用力晃了晃,“我啊,就想謝謝你們!”泡沫噴湧而出的瞬間,他的聲音混在氣泡炸裂的劈啪聲裏:“今天這頓散夥飯,散的是工作形式,不散的是咱們的友誼!”他指向窗外——夕陽下,萬噸級泊位的輪廓已清晰可見,而更遠處,幾內亞工人的孩子們正活力十足地踩著足球,在沙灘上追逐嬉鬧。
歡呼聲中,不知誰用生澀的中文喊了句“西芒杜萬歲!”蘇萊曼的“雞腿話筒”早已不知丟到哪兒去了,但他最後那句“咱們下個專案見”,卻隨著馬瑞巴亞河的潮汐,重重拍進了每個人的心裏。
作者:李志明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