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航局五公司長春環線高速公路SG01標專案部柵欄邊的那方池塘,原是我們飯後散碎閒話的去處。青灰色的欄杆圈住半畝天光雲影,池畔的泥土飽浸濕氣,終日洇著深色水痕,誰也沒想過這裏能長出什麼東西。
直到某天清晨,有人指向欄杆底下——巴掌大的葉片舒展著,頂端頂著鵝黃的胎毛,竟是一株西瓜苗!它怯怯匍匐,卻又執拗地往板結的泥土裏紮下根須。
“這是誰的手筆?”眾人圍著它,如同破解一樁懸案。門衛大叔搖頭,常來散步的司機師傅擺手,直到計合部的高威拍著後腦勺嘿嘿一笑:“咳,大概是我上回蹲在這吃瓜,隨口吐的籽兒。”
恍然大悟!再看那抹新綠,心底忽然生出一種近乎溫柔的敬意。不過是被隨口一吐的種子,沒有沃土,沒有照料,連陽光都需側身擠過柵欄的縫隙施捨。它卻憑著骨子裏那點野性,在無人問津的角落,悄悄啜飲夜露,硬生生頂開了板結的硬殼,在風裏鋪開一片倔強的綠。
細想想,我們和這粒野籽還真有幾分神似。去的地方常是地圖上還沒名字的“原生態”;頭頂這片天,更是四季輪番上演的“現場秀”。每每踏上新的征途,便互相打趣:“瞧,又換個地方旅遊!”日子嘛,就是這樣被我們過得自帶幾分粗糲的幽默。
可說來也怪,當看著路基一寸寸夯實,橋樑如巨龍般跨越山谷,道路最終蜿蜒著伸向遠方,心底便會悄然漫起一種奇妙的滋味。那感覺,倒不像工程終於幹完的感慨,更像是——一株西瓜苗,終於在板結的泥土裏,舒舒服服地伸了個懶腰,把根須又往深處探了探。
不必抱怨土地的薄情,也無需渴求額外的垂青,我們和那株苗一樣,不過是把腳下的“此刻”,當成了唯一需要紮根的土壤。一點一點地向下穩住,一分一分地向上伸展,這方寸間的倔強與從容,本身就是最踏實的回應。
如今再路過池邊,總有人忍不住慢下腳步,彎腰多看它兩眼。藤蔓又悄悄爬遠了些,葉片在風中輕輕招搖,像無聲的絮語。它不言不語,卻分明在訴說:生命啊,何須溫床?縱是遺忘的種子,只要心尖上還燃著一點向上的執念,便能在這方寸天地裏,悄悄懸起一枚青玉般的小果——那是生命對歲月,最溫柔也最執拗的回答。
藤在爬,葉在搖,它在笑。於困頓中紮根,於平凡裏蓄力,讓每一次咬牙的堅持,都成為拱破硬土的力量。腳下的荒蕪,終將因這份無聲的倔強,生長出嶄新的可能。(馬廣偉)
作者:馬廣偉 责任编辑: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