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經理,您和照片裏這位分包老闆,交情不淺吧?”物資主管趙剛指尖重重敲在桌上,一張線索卡應聲落下。“我不承認!這張照片有問題!”專案經理劉峰話音未落,財務主管王麗悄然抽出一張泛黃的發票,聲音雖輕卻字字千鈞:“趙主管,這張未入賬的簽收單,上面的筆跡,您可熟悉?”空氣瞬間凝滯。
這劍拔弩張的一幕,正是中交一航局五公司第五專案部會議室裏上演的“廉潔劇本殺”。一個月前,黨支部書記王璐璐翻看廉潔教育回饋時發現,無論是觀看廉潔警示片,還是學習廉潔案例,大家的眼神裏總少了些“切膚之感”,對廉潔風險的認知,也較為淺顯。
“得讓形式新起來,讓警鐘真正敲進心裏去!”傍晚,王璐璐無意間聽見幾個年輕人熱烈討論著劇本殺的燒腦情節,心頭豁然一亮——年輕人都講究沉浸式體驗,何不讓“劇本殺”走進專案部,成為廉潔教育的新課堂?於是,一個大膽的念頭萌生了:把年輕人熱衷的劇本殺,搬進專案部日常。
下班後的會議室成了大家的“編劇工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討論著如何把專案裏那些看不見的“地雷”——招標檔被動手腳、物資驗收記錄憑空消失、虛假發票混入報銷變成劇本裏驚心動魄的陷阱。
為了讓“破案”更帶勁,大家還琢磨出了彩色線索卡:藍卡是財務憑證,紅卡是合同檔,黃卡是聊天記錄,每張卡片都可能是撬開真相的那把鑰匙。
活動當天,會議室被佈置成了“案發現場”。平日裏熟悉的同事們紛紛化身劇中人:工程部隨和的趙工,板起臉演起了“專案經理”;預算員小賈推推眼鏡,變身一絲不苟的“財務主管”;平時靦腆的資料員小朱,也主動申請扮演關鍵角色……大家很快沉浸其中,仿佛在偵破一起案件。
經過三輪搜證、兩輪公聊及一輪投票環節,扮演“專案經理”的趙剛憑藉沉穩的表現和對“發票”的完美解釋,幾乎讓所有人都相信了他的清白。然而,當主持人最終揭曉劇本真相,大家才恍然大悟,恰恰是趙剛扮演的角色收了回扣,其他被質疑的角色反而清白,全場愕然,隨即陷入沉思。
活動散場,會議室裏只餘下桌上散落的彩色線索卡, 王璐璐的目光掃過這些“證據”,又落在大家或沉思、或恍然的臉上。“這感覺,真實嗎?當你們‘成為’那個手握簽字權的人,為一點‘方便’心跳加速、為一個破綻絞盡腦汁時,廉潔就不再是牆上的標語了。”
他彎腰拾起一張藍色的“發票”,指尖輕輕拂過,“‘伸手必被捉’,每個環節都可能留下痕跡。”他抬起頭,聲音沉穩而清晰:“記住今天這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守住廉潔底線。”(通訊員 / 劉燦)
作者:劉燦 责任编辑:孙慧